我,搬山道人,絕不倒鬥

第11章 南京應天府

東南一地氣象萬千,京城應天府獨佔魁首。

陳陽才剛上岸,周圍就已經非常熱鬧。

只見渡口停滿了大小船隻,街頭人來人往,商鋪之中各類珍品琳琅滿目,食攤酒肆則散發出誘人香氣。

街面上,頑童們嬉笑著追逐打鬧,士子們高談闊論、吟詩作對,又有如花似玉的女眷三兩成群,以吳儂軟語輕聲交談。

好一派繁華景象。

大吳定都應天已久,中間雖在燕王割北自立後偏安於東南一隅,這裡也仍舊是整個南朝的精華所在。

僅僅只是浦口一處,就已比其他地方的府城更繁盛。

陳陽穿著一身麻布道袍,又揹著個大木匣,在人群裡不免顯得有些顯眼,才走了幾步,就有好事頑童饒有興致地跟在後面。

這些娃娃倒也沒什麼壞心思,只是看著陳陽眼生,又是個年輕道士,不免有些好奇。

他們之中大的不過七八歲,小的只堪堪比地面高出一截,面上還掛著鼻涕,長得都還算白淨。

走著走著,陳陽忽然停下,嚇得頑童們作鳥獸散,但又沒有跑遠,只躲到了一顆大榕樹後,探出腦袋好奇地向外看。

“來。”

陳陽在褡褳裡掏出幾塊用紙包著的龍鬚酥,都是他順手從魏國公府車隊那裡拿的好物。

隨便開啟一塊,只見其色澤乳白、細絲萬縷、層次清晰,放入口中甘甜酥脆。

“樹後面那幾個,想吃糖不?”

頑童最是嘴饞,如今看到國公府上的珍品,各個眼睛都發直,口水差點流了出來,個個忙不迭地點頭。

“那行,我來問,你們答,一個問題一塊酥糖,拿到手自己去分。”

除卻城狐社鼠,就屬走街串巷的孩子訊息最為靈通,也最容易滿足,時常被有心人發動,說些讖語童謠。

依靠酥糖,陳陽輕鬆問到了袁公故里所在。

那地方距離浦口不算遠,幾個拿到了酥糖的孩子,興高采烈地在前面給陳陽引路,又蹦又跳。

到了地方,已經吃完了龍鬚酥的幾個孩子也沒離去,而是眼巴巴地看著陳陽的褡褳,後者故意板起臉來,頓了頓手中熟銅棍,才將這幾個饞貓嚇得跑開,遠遠地做著鬼臉。

陳陽知道無頭林一地十分兇險,決定先把袁公的骨殖安葬好,再去一探究竟。

袁公也是從小就離開家在外闖蕩,至少五六十年未曾回家,便連鄉音也忘了個乾淨,早記不得家住在哪、門朝哪開,更不知是否有親人在世。

他只記得住處距離火神廟不遠,附近有一棵樹冠大如傘蓋的梧桐,幼時曾經常在那裡乘涼玩耍。

在一次說笑談天時,袁公無意間提起,百年後希望葬在那棵大梧桐樹之下。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

其實應天府種植梧桐樹由來已久,早在洪武朝時,定都於此的太祖便命人廣植此樹,而在陳陽的世界,則傳說這裡的梧桐是某位頭禿了的千古完人為取悅其夫人而栽種。

陳陽四下張望了一番,心想若是那顆大梧桐樹還在,只怕早長得更加高大,應該很是顯眼,但找了一圈,卻未曾見得什麼大樹。

找到一位鬍鬚都已霜白的佝僂老人,細心詢問方才得知,原來十餘年前確有那麼一棵樹,只是被城中的貴人看上了,被連根刨起做成木料,如今只留下一個大坑。

老者用柺杖點了點遠處,道:“喏,就是那裡。”

放眼望去,陳陽只能見到一個雜草叢生的大坑,裡頭的青草已有腰那麼高,果然是物是人非……

樹猶如此,人何以堪?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