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搬山道人,絕不倒鬥

第56章 與屍同棺,貪婪成性

江南之地自古水網密佈,四通八達,伏虎崗位於洪州以南,象湖以北,西倚著一道贛水與象湖間的支流。

天才剛亮,幾個披麻戴孝的人就在趕路,後頭跟著輛放口薄棺材的小車,正往伏虎崗而來。

行經之處,紙錢洋洋灑灑,前有陰陽先生搖招魂鈴引路,後有悲愴的嗩吶聲撕心裂肺,奏得是一曲《大悲調》。

走在陰陽先生後方的男人,將白布一挽綰在頭上,時不時嚎上兩聲。

“爹啊!你怎麼就這麼去了,兒子還沒來得及給你盡孝啊!”

勉強算情真意切,可惜那張富態而圓潤的臉上愣是一滴淚都沒有,身後的其他家人,也是麻木冷漠多過哀傷。

此人姓熊,是死者的“孝子”,也是這支隊伍的喪主,此行正是要將其因瘟疫而死的老父送去伏虎崗埋葬。

“老先生,你這兒子也算是吝嗇得緊了。”

牛車上,陳陽正躺在棺材裡,對近在咫尺的死者毫無畏懼:“你們家好歹也算是個地主,竟不找塊好墳地,要埋在伏虎崗那倒黴地方。不過若非如此,我倒是不好搭這順風車,得罪得罪。”

“作為補償,待會到了地方,我就為你唱誦幾遍安土地神咒,也算是還了因果。”

洪州大疫,死者不知其數,一時間洪州府附近的好墓地價格飛漲,炒地皮的奸商趁機大發死人財。

囊中羞澀、或不捨得錢財的人,便只有將死去親人埋葬在城門外的墳堆。

故而洪城各處城門,每日都能見到些送葬隊伍。想要神不知鬼不覺地潛入伏虎崗,最好的辦法自然是混入其中。

“東家,不行了,歇歇吧,老太爺這口棺材怪重的!”

拉車的並非牲口,而是一個同樣穿著孝服的後生。

他姓周,是熊家佃戶,今年十八,卻已有十四年工齡,從四歲起便給熊家人放牛,如今身無長物,微寒的天氣裡,上身只裹著件破棉衣,隱約可見得肋骨。

“他媽的懶驢上磨屎尿多。”姓熊的小地主不耐煩地停下腳步,轉過身,雙眼圓瞪:“周土根,你才走了幾多路就喊累?若是誤了吉時,老子非抽你幾鞭!”

“範狗子,你去替了他……老楊頭你倒是接著吹啊,我可是給了錢的!”

小地主的呵罵聲中,另一個瘦不拉幾的半大小子替了周姓佃戶拉車。

名為老楊頭的嗩吶匠,則苦著臉,又換了一曲哀婉的《苦伶仃》。

隊伍總算是又開始向前,周姓佃戶也沒閒著,繞到後方幫助那半大少年推車,也算是減輕了其負擔。

一路走走停停,隊伍終於來到伏虎崗上,略微休息了一刻鐘,便在預定位置挖起了坑。

埋棺材的土坑,一般長七八尺、寬三四尺、深五尺,視棺材大小而靈活變化,具體擺放位置與走向也頗有講究。

隨著隊伍一起來的陰陽先生,拿出羅盤裝模作樣了一會,對著指標隨便定了個山向,便令一干佃戶們開始動工。

有小地主在旁看著,幾人不敢偷懶,又都是熟稔的莊稼漢,很快就挖出符合規格的土坑,這時只聽得陰陽先生一聲喊:

“吉時已到,請老太爺坐堂啊——”

所謂坐堂,其實就是落棺,只是諧音與落官相同,不甚好聽,為圖吉利而改了個說法。

這本是官宦人家的講究,卻又被平民百姓家學了去,歸根結底,這世界實在太多人想要升官發財坐公堂。

幾人來到坑裡接住,又有幾人在上頭拉繩,坐堂的時候一般講究個四平八穩,不能出現一頭重一頭輕的情況,也不能讓棺材碰到坑沿。

“慢些,慢些,你們這些狗孃養的,老子那麼多糧食就喂出來你們這些沒氣力的畜生?”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