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時之血衣侯傳奇

第7章 浮山老道

再者說,咱們現在手下無人可用,經營一條商道,需要多少精通此道的人才,沒有農家協助,萬難做到。

不過咱們的凌雪倒是越來越有大管家的樣子了!”

凌雪聽了,難免嬌羞的展露笑顏,可是還是故作嚴肅的說到:

“那咱們的錢也快不夠支撐了呀!”

“從事不用擔心,回去看看浮山老道的研究有沒有出成果,金錢之事便不難解決。

不過給農家的利益是暫時的。早晚要收回來。

我觀那四嶽堂管事司徒萬里不似常人,是個有些本事的人,不過卻不得沐雲喜愛,想要讓農家把吃咱們的利益吐出來,多半還要落到此人身上。

手中沒有籌碼的賭徒,最是願意付出的就是本就不屬於自己的利益。”

這浮山老道乃是前次剿匪得到的一小批人才中白亦非最為看重的一個。

這世道無論發展到哪朝哪代,科技都是第一生產力。

這浮山老道,雖然修為僅僅達到了道家凝魂境,也就相當於武道真氣境的武者,可是用後世的話說,這老頭就是一個科學家。

前次剿匪之時,此人在一座山寨之中裝神弄鬼。

哄騙一眾山賊將其當做老神仙似的供著,不過還是在白甲軍的圍剿中現了原形。

前次剿匪總共就尋得了四個白亦非看得上的人才,頭一個便是這大科學家浮山老道。

其次是一對劍客夫妻封千行和許如意,最後乃是一個落草為寇的青年,匪號千金豹,卻是頗通商賈之道。

這浮山老道的祖師爺本是道家之人,後來一代先賢鄒衍創五德始終說,化五行,分陰陽,離道家,創立陰陽家。

先秦時期的道家與後世道家有極大的不同。

先秦時期的道家,不信奉鬼神,亦不講求煉丹長生,只鑽研學術,探尋天地之理。

浮山老道的祖師爺與道家之人不和,也不願與陰陽家為伍,精研術物之道,只得自行出走,流傳至今,幾近式微。

傳到浮山老道手裡,雖然人數更少了,但是經過數代鑽研,術物之道有了極大的發展。

白亦非真心有些後怕,若是此人莫名其妙的在這亂世之中掛掉了,不客氣的說,這簡直是全人類的損失。

白亦非更感到慶幸的是,自己將其弄到了手裡,這算得上是自己穿越一來最大的運氣了。

浮山老道此人精研術物之道,所謂術物之道,用後世的話說就是物理和化學甚至還包括生物學,妥妥的科技巨匠。

要知道,先秦時期的道家,並未像後世一樣,以丹鼎之術聞名混世。

現今的道家基本上都是學術型人才,人均唯心主義哲學家,很少研究術物之道。

這也是浮山老道這一脈的祖師爺出走的原因,不被主流道家認可,甚至都不被陰陽家這個旁門認可。

在浮山老道得知白亦非如此推崇術物之道之後,其毅然決然的留了下來。

當然想走也確實走不了,畢竟是剿匪的俘虜,不掉腦袋就算萬幸了。

此外這浮山老道的神魂道修為也是不低的,已然是達到了凝魂境巔峰,相當於武道真氣境巔峰。

凝魂境神魂之力的妙用遠超神魂剛剛穩固的通魂境,可以再夜間神魂出竅,遊蕩十里左右的距離,能夠依仗神魂之力,施展不少威力強大的法術。

不過神魂道修煉者若是在軍陣之中,受軍隊血煞之氣的影響,威能會大打折扣,甚至會被反噬。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