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人主力大軍來到東山府五里之外便停了下來。
隨後對方便在薛雲他們的眼皮子底下開始安營紮寨。
當然。
負責安營紮寨的無疑是魏軍降卒。
至於其他戎人不僅沒有幫忙,還會毫不留情地訓斥催促這幫降卒動作快一點。
有些地位較高的戎人甚至會直接拿鞭子抽打他們。
簡直是完全沒把他們當人看。
“這幫傢伙……”
看到這一幕的衛超咬牙切齒地說了句。
只是不知道說的是戎人殘暴不仁,還是憤恨這群降卒逆來順受。
眼看連綿起伏的帳篷開始搭起,戎人大軍裡都忽然走出了一支上百人的兵馬,朝著東山府的方向便慢悠悠走來。
或許是受到提醒的關係,深知薛雲箭術高超的他們不敢太過靠近東山府。
約莫八百米之外。
這群戎人頓時停了下來。
緊接著一個個戎人騎兵手裡拿著面大盾便護佑在了十來個人面前。
一看就知道是戎人內部的貴人首領前來查探軍情。
他們年紀有大有小,身上穿戴的袍服甲冑都相對豔麗,這在灰撲撲的戎人騎兵裡都顯得格外顯眼。
彼此朝著東山府的城牆上指指點點,不斷交頭接耳。
奈何距離太遠,薛雲他們也聽不到對方到底在說什麼。
沒過多久。
這十來個戎人貴人便在其餘騎兵的護衛下朝著其他城牆的方向行去。
估計是在評估四面城牆何處的防禦最為薄弱。
“衛校尉,當初戎人大軍包圍幽都府的時候,他們也這樣派人近距離偵查過嗎?”
隨著這支兵馬漸漸消失在視線,薛雲不禁扭頭詢問起了衛超。
“印象裡有過幾次,據我觀察,這些人要麼是小部族的頭領,要麼是來自大部族的千夫長,而他們顯然是這支戎人大軍的掌控者。”
衛超都不知道和戎人打過多少次交道,自然比常人要了解戎人的情況。
為了方便薛雲理解,他還特意解釋說明了一番。
“戎人和大魏的軍制不一樣,在草原上小部族往往會依附大部族才能得以生存,不打仗的時候,小部族會在大部族劃分的草場定居生活,基本互不干涉,若是小部族與其他部族因水源草場發生衝突,大部族都會介入主持公道。
可一旦大部族打仗,依附的小部族首領都要率領族內青壯前去助陣,倘若膽敢不來,事後大部族都會吞併消滅對方。
草原上有十三個大部族,為了爭奪水源草場以及女人,這些大部族間經常會大打出手,可一旦遇到強大的外敵入侵,這些大部族都會組成鬆散的聯盟一致對外。
只是打仗的時候,各大部族都是率領各自部族的兵馬,其他部族無權也無法干涉。
正如現在一樣,為何戎人拖了這麼久才派人來征討東山郡,無非是各大部族都不想平白消耗自身的實力。
哪怕最後派出了這支各部族聯軍,彼此都互不統屬,不管幹什麼都需要這些頭領千夫長共同商議出結果。”
“原來如此。”
不同的環境會塑造不同的制度。
在薛雲看來,可能會覺得戎人太過鬆散難以成事。
但對於戎人而言可能早已習慣了這套制度。
“不過這些年來難道沒有人統一過草原嗎?”
薛雲忽然想到了一個問題。
“當然有啊,往前數一千年,草原上不乏出現過兩三個梟雄統一整合了草原諸部,偏偏對方死後,草原諸部往往都會陷入內亂,基本過個三五十年,草原又會變成以往諸族對立的分裂狀況。”
將門世家出身的衛超是讀過史書的。
畢竟史書上記載了無數經典的戰例,從中都能學到不少有用的知識。
比如大魏建立之前。
草原上便存在過一個短暫的統一政權。
當時戎人還不叫戎人,而是稱呼為狄人。
前朝末期,短暫統一草原的狄人兵鋒之盛,南下打草谷的軍隊都一度威脅到中原地區。
如今的北境更是囊括在狄人的版圖之下。
結果大魏建立後,狄人首領一死,為了爭奪首領之位,老首領下面的三個兒子直接爆發了內戰。
然而這場大戰卻沒有贏家,老首領的三個兒子一個戰死,一個死於其他部族背刺,一個暴病而亡。
最終草原又再次分裂逐漸形成了如今十三大部族分割草原的局面。
所以凡是讀過史書的人都知道。
草原諸部強盛的時候,中原朝廷都往往難以抗衡,甚至會出現求和割地賠款的情況。
但中原朝廷強盛的時候同樣會死死壓制著草原諸部。
從時間上來看。
中原朝廷對於草原一直佔據著壓倒性的優勢。
往往只有草原統一的時候才能對中原造成的威脅。
偏偏草原往往難以維續自身的統一局面,興盛個幾十年便徹底陷入衰落。
而中原朝廷存續穩定的時間則比較長,少則五十年,多則兩三百年。
這期間草原諸部都會依附中原朝廷,凡是膽敢作亂劫掠邊境。
通常中原朝廷都不用動手,一發詔書下去,立刻有其他草原部族爭搶著代勞。
因為幫助中原朝廷打擊叛亂部族不僅能獲得大量草場奴隸,還能得到來自中原朝廷的豐厚賞賜。
換了哪個草原部族都恨不得給中原朝廷當狗。
可惜——
中原朝廷總會有走下坡路的時候。
一旦國力衰弱,草原部族都會不再把中原朝廷當回事,從此開始頻繁犯邊劫掠。
衛超曾經聽自己父親衛宣說過。
為何陛下要執意率領大軍親征北戎。
無非是延續了數百年的大魏早已內憂外患風雨飄搖。
如果再不做點什麼,或許過了幾十年大魏都要亡了。
可惜想法是美好的,現實是殘酷的。
勵精圖治想要改革的魏帝發現他的政令推下去後,非但沒有止住大魏的頹勢,反而讓大魏內部都變得更加動盪。
所以魏帝才會決定親征北戎,打算到時候攜大勝戎人之威強行掀起變革。
孰料就在他快勝利的時候。
國內傳來了楚王謀反作亂的訊息。
這是巧合嗎?
至少衛宣告訴衛超,這絕對不是巧合。
尤其是大軍秘密撤離的時候。
本來都潰不成軍的北戎卻忽然重新集結,打了個措手不及的魏軍都崩潰瓦解以全軍覆沒告終。
毫無疑問。
當時的情況下,有人走漏了風聲,甚至是故意給戎人方面通風報信了。
當然。
這些都僅僅是衛宣的猜測。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