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猶如白駒過隙,悄然流逝。
一轉眼。
時間來到1970年來了。
新的一年,李家村的一切都是朝著好的一面發展起來。
李建陽在這段時間直接老老實實地起來了,絲毫沒有任何敢跟李建軍找麻煩的心思。
他現在可是不敢去找李建軍的麻煩,真要敢去的話,他爸能把他的腿給打斷,是真打斷的那種。
李建軍也在這段時間賺了不少的錢,每個月的收入都可以穩定在兩萬塊錢。
短短兩個月的時間,他就已經賺到五萬塊錢。
他給自己的堂兄弟開工資也是不低,每一位堂兄弟給工資都是三百塊錢一個月。
養豬場的小豬此時也長大了。
再養一個多月就可以出欄。
每頭豬的體重都達到一百八十多斤。
這些豬吃的東西比起很多人吃的都要好。
紅薯,魚骨,還有各種富含營養的食物,它們每隔三天都會給它們加餐。
因為,李家村飼養的豬是白豬,也就是1966年引進長白豬(蘭德瑞斯)。
出欄的時間也就只有四五個月左右。
再加上,李家村不缺好東西餵養這些白豬,也就導致這些白豬生長的速度很快。
要知道,白豬也是被稱為經濟豬,主要就是它的生長速度很快。
比起,咱們國家的一些品種的豬,生長速度都要快兩三個月。
比如成華豬,這是我們國家培養出來的品種。
但這種豬的飼養週期在八九個月才能出欄。
它在飼養上面所需要消耗的時間和費用,都要比白豬都要長。
飼養的成本也要多。
這種優勢也讓我們國家不少的一些本土豬的品種,都被慢慢的淘汰掉。
李家村的這些白豬差不多在過年的時候,就可以出欄了。
出欄的重量大約在兩百斤。
五百頭豬,一頭豬的重量是兩百斤,十頭就是一噸,一百頭十噸,五百頭就是五十噸。
按照一斤的價格一塊五毛錢的價格來算,這五百頭豬的價格就是十五萬。
五萬塊錢的投入,直接是翻倍了三倍的收益。
李建軍家內。
李三民開口詢問自己兒子李建軍。
“建軍,咱們村飼養的豬馬上就要出欄了,我們現在是不是可以擴充套件養殖場?”
“擴建當然是要擴建,可擴建需要錢,公賬上面還有多少錢?”
李建軍聽到自己父親問的話,他開口問道。
“賬目上面還有差不多一萬塊錢左右,飼料的話還可以支撐到出欄的時候。”
李三民回答自己兒子。
原本,李建軍購買的豬崽是我們國家本土的品種,後面他了解到,李家村養殖場養的是白豬。
這一點,李建軍並不是很清楚。
原本,他以為是要養九個月。
“一萬塊錢的話,我們現在可以擴建養豬場,在把養殖場擴大兩倍。
等咱們把養豬場的豬都出售了,在把養豬場擴建到能飼養成豬三千頭,還要修建一個可以飼養三千頭小豬和三千頭中型體重的豬舍。
估計,這費用需要差不多五六萬。
再加上,購買豬崽的費用和飼料錢,怕是,今年分不了錢了。”
聽到自己父親說的話,李建軍開口回答說道。
“兒子,咱們這是不是把步伐跨得太大了?”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