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重天闕之上,紫氣東來三萬裡。
九丈高的天門巍然矗立,門柱蟠龍繞柱,龍睛點金,龍鱗泛赤,龍口銜珠,珠內似有真火流轉,照得階前紅霞更豔三分。
九十九對青鸞綵鳳銜著琉璃燈盞翩躚起舞,羽翼掠處灑落星河碎玉,如綢緞般鋪展在琉璃蒼穹。
凌霄寶殿前,千級玉階如赤龍盤臥,每一階皆由九天玄玉雕琢,此刻浸染朝霞,似血珀凝光,又似火浪翻湧,自下而上鋪展至殿門。
兩側天將肅立,金甲映日,燦若熔金,甲上蟠螭紋隨呼吸起伏,如活物蟄伏。
他們手中畫戟森然,刃如霜雪凝刃,寒芒吞吐間,竟似割裂了天風,使得雲氣繞鋒而流,不敢近前。
而此刻,天風驟靜,雲海凝滯,唯見紅霞漫卷,金甲生輝,畫戟如林,肅殺之氣直衝九霄,連那盤旋於殿頂的紫氣都為之退避三舍。
當扶光神君與月華神女聯袂而至時,三十六重天鼓震徹雲霄。
神君鎏金袞服上的九輪日曜紋流轉如真火躍動,每一步都踏出細碎的金芒;神女月白雲霓裳廣袖舒捲,新繡的二十八宿星圖隨步生輝,恍若將整片銀河披掛在身。
他們踏階而上,足底金蓮自生,一步一印,蓮開即散,化作流螢飛星,與天將甲光相映,煌煌然如天威臨世。七彩祥雲過處,仙官神將皆折腰,玉簪珠履俯首如麥浪。
\"恭迎日月尊神——\"
霎時,九霄仙樂如松濤驟起,自三十六重天外奔湧而來,那樂聲時而似萬壑松風穿林打葉,時而如千尺飛瀑擊石碎玉。
聲浪所至,雲海翻騰如雪崩,盪開的雲靄間隱約現出上古仙山的輪廓,恍若太初之音重現世間。
七十二位霓裳仙子廣袖翻飛,執羊脂玉如意踏歌而舞。其纖足點處,金蓮次第綻放,花心迸濺出萬千星火,又在盛極之時碎作流螢,與殿頂垂落的瓔珞珠光交相輝映。
凌霄殿內,九龍寶座上的天帝緩緩起身,十二旒玉冕垂落的珠簾輕晃,每一顆玉珠都映照著三十三重天的光華。玄色龍袍上的周天星辰隨之流轉,或明或滅,彷彿整片銀河皆在他袖間沉浮。
他的目光如亙古長夜中的極星,深邃而恆定:\"此番平定魔族之亂,多虧二位愛卿力挽狂瀾。\"
扶光神君右手按於左胸,行的是上古神祇最莊重的禮節。指尖觸及心口時,一縷真火自神紋燃起,映得眉間金印煌煌如旭日初昇:\"為蒼生計,乃吾等本分。\"
月華神女素手交疊,雲霓廣袖如水傾瀉,二十八宿星圖隨她俯首的幅度流淌出銀河清輝。髮間月魄步搖未動分毫,唯有垂落的瓔珞輕顫:\"護佑三界,職責所在。\"
二人話音方落,凌霄殿穹頂的周天星斗竟自行移位,日月同輝之象在九重天闕上空顯現。
天帝冕旒下的眸光微動,玄色龍袍上的星辰繡紋無風自動,似在應和這天道認可的誓言。他抬手輕撫頜下長鬚,玉扳指與銀鬚相映生輝:\"既如此,當設宴瑤池,以彰天恩。\"
霎時間,九霄雲動。
瑤池玉液泛起粼粼波光,池中萬載金蓮次第綻放,每一片花瓣都託著琉璃盞,盞中瓊漿映著七彩霞光。
岸邊玉樹瓊枝上懸掛著冰燈,冷光與池面蒸騰的靈霧交融,幻化出鸞鳳和鳴的異象。
白玉案几沿池排列,案上赤晶盤中的龍肝猶帶赤焰紋路,鳳髓表面浮動著涅槃真火的餘韻,金紅火星在食材表面跳躍如活物;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