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保重啊!”
膝甲叩地的悶響震動荒野。
老卒以頭搶地,聲聲淚下。
少卒緊攥戰旗,句句哽咽。
連在風中搖曳的“克復中原”大旗都仿如淚落。
素木四輪車上。
聽著那一聲聲“丞相,保重啊!”,看著搖曳的“克復中原”大旗。
諸葛亮愴然淚下。
猶還記得,昔日豪言。
為圖將軍之志,亮願效犬馬之勞。
而如今。
秋風蕭瑟,只剩悲涼。
諸葛亮緩緩的閉上雙目,羽扇也如枯葉般落下。
“亮,再不能臨陣討賊。”
“悠悠蒼天,何薄於我!”
……
建安四年。
隆中。
靜雅的草堂內,十八歲的諸葛亮臥榻小憩。
嫋嫋飄起的驅蚊青煙,更添幾分清幽逸緻。
“轟隆隆......”
響雷忽鳴,驚醒了沉睡的人兒。
“夢?”
下意識的猜測,反而讓諸葛亮的疑惑更甚。
《莊子》有載“不知周之夢為蝴蝶與,蝴蝶之夢為周與”,諸葛亮此刻的內心寫照,亦如此載。
不知過了多久。
草堂外響起淅瀝瀝的雨聲。
不減疑惑的諸葛亮徐徐走出草堂,立於雨中。
任憑風吹雨打,感受風雨冰涼。
“似夢,又非夢。”
“真是奇妙的感覺。”
就在諸葛亮疑惑之際,一個渾身溼透了的中年冒雨而來,人未走近,罵聲先至:“這鬼天氣,存心跟崔某作對。”
又見諸葛亮立於雨中,青年不由驚愕而呼:“孔明,你不入草堂,淋雨作甚?”
這聲音?
“州平?”
諸葛亮尋聲而望,微有錯愕。
“是我!這才幾日不見,你怎一副見了鬼的表情?”
崔鈞的語氣多了忿忿。
身為太尉崔烈的兒子,崔鈞出身世家大族又歷經朝局更迭。
不僅見多識廣,還能辨說得失,更是諸葛亮一生中最重要的摯友之一。
自入荊州後,諸葛亮時常自比管仲、樂毅。
然而,荊州計程車人大都覺得諸葛亮言過其實、譁眾取寵,只有崔鈞和徐庶認為諸葛亮確實可以跟管仲、樂毅相比。
後因戰亂,崔鈞下落不明。
諸葛亮也時常因不知崔鈞行蹤而惋惜。
在見到崔鈞後,諸葛亮的疑惑更深了。
難道真的是夢?
否則州平又怎會出現?
“孔明,別愣了!趕緊給崔某找套衣物,否則非凍死崔某不可!”崔鈞不知道諸葛亮是真見鬼了,一邊褪下溼透的衣物一邊催促。
似曾相識的話,在諸葛亮的記憶深處浮現。
諸葛亮終於想起來了!
建安四年,南陽大雨,崔鈞冒雨訪友,借諸葛亮衣物一套,三年方還。
我回到了建安四年春?
諸葛亮又驚又喜。
原本就對身體變化就有懷疑的諸葛亮,在確定了時間後更確認了心中的揣測。
雖說很離奇,但冰涼的風雨又無比的真實。
“悠悠蒼天,竟厚於我!”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