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事後諸葛亮,三興大漢

第95章 劉邦有蕭何,劉備有諸葛亮,天幸也(1更)

諸葛亮是文化人,不幹搶劫這種沒技術含量的活兒。

戰亂頻發,物資貧乏,只用搶的方式,能搶多久啊!

和睦共處才能可持續的發展。

竭澤而漁只會大家都沒得吃。

諸葛亮深諳人心。

若一開始便要求華彥贈糧,華彥的抗拒心必然很重;而今華彥已經簽了一份交割令,抗拒心減少了大半。

諸葛亮又一人分飾雙角,一邊漫天要價,一邊坐地還錢,將二十三萬石的糧食的天價砍成了五萬石糧食和等同於五萬石糧價的金銀,最後還連搶的方案都明明白白的說出來了。

華彥能想到的,諸葛亮都想到了。

華彥沒想到的,諸葛亮也想到了。

面對如此強勁而又沒破綻的對手,華彥僅剩的自尊和僥倖也被鎮壓殆盡,無奈的提筆簽字,就差沒來一句:你看人真準!

“華功曹肯慷慨贈糧,實乃大漢之幸!”

諸葛亮抖了抖交割令,又向華彥作揖一禮,讓損失了大量錢糧金銀的華彥能在面子上得到幾分安慰。

事到如此,華彥想氣也氣不起來了。

形勢比人強,打不過就只能加入,畢竟加入了還能視為長期投資,若能苟存性命到劉備執掌天下大勢,沒準還能得到投資回報。

華彥向諸葛亮回了禮,又向劉備問了一禮,便欲離去。

只是腳步剛抬,張飛的質疑聲便在耳邊響起:“大哥,萬一他回了平原城,反悔了怎麼辦?依俺之意,不如先綁了華彥的老小為質!”

華彥只感覺身體在一瞬間變得僵硬。

反悔?

我怎麼可能反悔!

求求你們,別嚇我了!

“自古皆有死,人無信不立,我信華功曹!”劉備語氣一肅,聽得華彥不由“熱淚盈眶”,心頭更不斷的高呼:左將軍仁德!

待華彥離去,大帳中響起了歡快的笑聲。

初來乍到的趙雲頭一回見到如此籌措錢糧物資的方式,眼中有驚訝有欽佩,不由暗暗驚歎:軍師真乃神人也!

騎營都尉辛哲比趙雲的感受更甚。

趙雲屬於武將,平日裡管的也大抵是廝殺征戰的事,而辛哲一開始便是袁紹的帳前吏,若不跟著劉備還會被辛評舉薦為袁紹的倉官。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

因為懂行,所以辛哲更清楚錢糧物資在籌措上的困難。

卻沒想到,諸葛亮輕而易舉的就籌得了數萬士民北上所需的錢糧。

最重要的是:華彥分明是被諸葛亮算計了,到頭來還得感謝劉備仁義。

餘者如龐統、徐庶等人,皆是會心一笑。

諸葛亮的手段,眾人早見識過了,自然也見怪不怪只剩下歡聲笑語了。

張飛更是直接湊到了諸葛亮面前,“奪”過諸葛亮的羽扇,殷勤的為諸葛亮扇著扇子:“只要有軍師在,俺等便只需要上陣殺敵便夠了。”

下意識的,張飛又想到了昔日丟了徐州後劉備缺糧的窘境。

倘若當時有諸葛亮在,又何愁徐州不能再奪回來!

關羽撫摸著美髯,微微眯著的丹鳳眼也沒能藏住興奮,對諸葛亮的敬意也更甚了。

興奮之餘,關羽又在默默的將諸葛亮的整個算計覆盤猜想,並嘗試代入,以求能領悟得更為通透。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