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事後諸葛亮,三興大漢

第57章 得諸葛,可定乾坤

“左將軍要立足幽州?”袁譚不由駭然而問。

幽州是袁紹辛辛苦苦打了快十年才打下來的,結果龐統一開口就要袁譚助劉備立足幽州,這令袁譚如何能不驚駭?

龐統笑容和煦:“統與袁刺史一見如故,自然不願欺瞞袁刺史。若非曹操威逼太甚,左將軍又豈會藉口回涿郡教學而北上避禍?”

“左將軍一向以匡扶漢室為己任,又豈會坐視曹操欺君罔上而甘當一教學先生?我等有志之士,又豈會追隨一個沒有大志的左將軍?”

袁譚凜然:“龐長史以實言相告,就不怕譚對左將軍不利嗎?”

龐統輕笑:“袁刺史為人坦蕩,又豈會對左將軍不利?更何況,袁刺史與左將軍,合則兩利,分則兩害。”

“方今局勢,不論是大將軍勝了曹操,還是曹操勝了大將軍,只要袁刺史有左將軍在幽州為助力,對內可制衡袁尚,對外可制衡曹操。”

“統之所以坦誠相告,亦是不願今後有奸邪小人施以離間之計,而令袁刺史與左將軍相爭。”

“倘若袁刺史真要對左將軍不利,可先殺統,統願為袁刺史祭旗。”

袁譚驚道:“龐長史言重了!譚又豈會妄殺龐長史!只是幽州刺史袁熙,一向對袁尚馬首是瞻,譚實無良策。且見了左將軍再議!”

誠如龐統所言。

以袁譚現如今的處境,若無外援,是沒有機會與袁尚相爭的。

雖然袁譚是袁紹親生的,但以宗法而論,袁譚已經不是袁紹的兒子了,對外都得稱呼袁紹為“大將軍”而非“家父”【注:前面稱呼錯誤,已更改。】

那麼袁紹的基業,袁譚是沒有任何繼承權的!

可作為袁紹曾經的嫡長子,袁譚又如何能甘心坐視袁尚享受袁氏的一切?

若袁譚真的認命,就不會辛辛苦苦的跑到青州北排田楷,東攻孔融,曜兵海隅,還與琅琊的臧霸等人爭鋒了。

龐統深入的剖析了當前局勢,又曉以利害,動以情理,讓袁譚與劉備有了合作的基礎。

誠然。

劉備不是個甘居人下的。

但不論是劉備還是袁譚,如今都處於各自的劣勢。

劉備無法跟曹操和袁紹爭鋒,而袁譚無法跟袁尚爭鋒。

想求變,就得肯付出、肯冒風險!

袁譚沒有正面給予龐統答覆,而是表示要先與劉備一見。

龐統未再多言。

該說的都說了,最終能否達到目的,還得看劉備的應對。

......

劉備抵達北海境內時。

已經是建安五年二月底。

平均下來,劉備的日行速度都快二十里了。

對於帶著帶著數萬士民北上的劉備而言,這個速度,不算慢了。

智者所慮,大抵相似。

若按最近的路線,劉備應該直接走東莞入齊國;之所以要繞走北海,劉備是要前往高密拜訪康成公鄭玄。

而在這個期間。

肯動腦子的張飛,還是挺令人安心的。

兼之有中郎將王忠、琅琊相臧霸及諸縣令的交割令、以及曹操給劉備的密信在,不論是利城太守吳敦、東莞太守尹禮,還是城陽太守孫康、北海相孫觀,都爽快的交割了糧草、軍械、青壯和老卒。

臧霸都交割了,以臧霸為首的吳敦四人又豈敢造次?

雖然每個人交割的不多,但累積起來亦是可觀,四將交割了近六千石糧米、軍械若干、青壯四百、老卒二百。

且交割的青壯和老卒,又都為北方人,皆是自北方流離南下而加入四將麾下的。

等劉備引數萬士民抵達高密時,張飛早已經帶著吳敦等人簽字蓋章的交割令及交割的物資人員等候。

“大哥,俺這次可沒動粗!”張飛得意的向劉備邀功,又指了指糜竺:“大哥若不信,可問子仲。”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