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
劉備畫的餅,車胄不能不吃。
車胄暗歎:罷了!罷了!只是暫時聽劉備號令。只要能退袁紹之兵,料想曹司空不會苛責於我。
車胄雖非真心,但又不願跟劉備結仇,預設了由劉備暗掌下邳。
劉備又看向曹宣:“曹別駕,我可以信你嗎?”
曹宣如墜冰窟。
車刺史都不敢不聽號令,我一個小小的別駕又怎敢忤逆?
看著劉備投來的眼神,曹宣急道:“願聽左將軍號令!”
劉備大笑撫掌:“好!有車刺史和曹別駕相助,我定可名揚河北。”
“屆時返回許都,亦可再與曹司空把酒論英雄,不負曹司空那句‘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
聽到“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車胄和曹宣更懼。
兩頭蛟龍相戲時,蝦兵蟹將又怎敢亂動?
見曹宣服了軟,劉備直言問道:“曹別駕,我要一千套厚麻衣履,你可願為我籌備?”
“屬下願為左將軍籌備!”曹宣滿口答應,五千套和一千套的差別,曹宣還是拎得清的。
劉備本有百餘部曲。
徐庶來後,增加到了三百人。
諸葛亮來後,又增加到了八百餘人,號為千人,以白毦為名。
原本劉備是想多招募的,諸葛亮認為“兵不在多,在於調遣”。
兼之錢帛糧草不足以厚養更多的部曲,劉備於是效仿舊日呂布的陷陣營模式,厚養壯卒,演練精兵。
這一千套厚麻衣履,便是劉備用來分發部曲的。
隨後。
劉備又讓車胄簽署政令,將白毦兵對外號為刺史直屬部曲。
明面上。
車胄依舊是徐州刺史。
暗地裡。
劉備號令車胄及其屬吏。
由於車胄和曹宣的“積極配合”,劉備兵不血刃的完成了權力的讓渡。
“車胄迫於形勢而暫聽將軍號令,不可不防,可派人密切監視車胄一舉一動。”
“曹宣雖為車胄別駕,但並非車胄死忠,兼之出身賤業,將軍可常與走動,許以厚利,或可拉攏。”
諸葛亮徐徐而道,將車胄和曹宣安排得明明白白。
車胄一個官場老油條,會迫於形勢而暫時聽劉備號令,但絕無可能跟著劉備舉兵反曹。
曹宣不同。
改變出身躋身於士族,是曹宣致力之事。
為此。
曹宣不惜效仿糜竺以家資開路,甘願為車胄付出錢帛糧草,只願車胄今後能在仕途上提攜一二。
有所求,才有被拉攏的機會。
在諸葛亮眼中,曹宣就如同第二個糜竺。
不同的是。
糜竺家財散盡,已無餘糧。
而曹宣,頗有家資!
劉備在下邳是註定呆不長久的,可若要戰略轉移,錢帛糧草乃至於奴客都是急需的。
諸葛亮對車胄和曹宣的安排,劉備深以為然。
有諸葛亮指明方向,劉備不再如以往一般面對錯綜複雜的局面遲遲無法決斷,行動決策變得越來越果決。
當即決斷道:“拉攏曹宣,我親自去辦。其餘諸事,就有勞軍師和諸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