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攸不僅僅是袁紹的謀士,還是袁紹的故交摯友。
進言讓自詡忠智如范增且又極度厭惡劉備的沮授,去涿郡當監軍掣肘劉備,足見許攸深諳袁紹的秉性。
沮授是河北名士又足智多謀,為了袁紹立足河北以及擊敗公孫瓚可謂盡心盡力,袁紹打心底是喜愛沮授的。
沮授又是個不肯曲意恭維的,明知忠言逆耳但不肯變通,以至於時常在勸諫時直言不諱而讓袁紹顏面受損,袁紹又深恨沮授。
袁紹是誰啊?
四世三公,袁氏之雄,昔日的討董盟主,今日的大將軍。
對袁紹而言,首重權威,其次對錯,偏偏沮授又賊喜歡以直諫的方式挑戰袁紹的權威,若袁紹不聽,沮授便“鬧脾氣”稱疾不見。
許攸進獻此策,既可助袁紹安撫劉備,又可預防劉備起勢於幽州,還避免了袁紹和沮授之間的矛盾激化,可謂是一舉三得。
“子遠妙計!”
對於許攸這個謀士兼故交摯友,袁紹不吝讚賞。
密調顏良、文丑回鄴城的軍令很快送回,見袁紹果然沒能捨得殺掉顏良、文丑,淳于瓊不由跺腳氣悶:“二賊去了尚公子處,今後定會報復我二人!”
自袁譚被過繼給袁紹的兄長當嗣子後,袁尚便成了最有資格繼嗣袁紹基業的人,讓顏良、文丑二將跟著袁尚是明貶暗升!
淳于瓊擔心二人成了袁尚的近臣後會挾機報復,心頭不由煩憂。
然而郭圖則是胸有成竹,不屑而哼:“大將軍正當壯年,基業未必就一定會由尚公子繼承,淳于將軍又何必杞人憂天,自尋煩惱。”
袁紹未滿五十,正是雄姿英發的年齡。
似這等出身不凡的世家子弟,身體素質遠勝於常人,只要不遇上突發的致命傷病,活上個七十來歲都屬正常。
別看袁尚現在受袁紹喜愛,可等個十年、二十年再看,袁尚未必還會受寵。
對於貪戀權力的上位者而言,當外部的敵人都被蕩滅後,兒子便成了最大的敵人,袁譚會失寵,袁尚同樣會失寵。
出身世家的郭圖,比常人更懂權力與人性。
而在別帳。
劉備興奮的咧開了嘴:“大將軍竟以我為涿郡都督,我終於可以離開了。”
曹操雖然勝了顏良、文丑,但沒有繼續駐守南阪,而是趁著顏良、文丑與劉備相互攻殺的機會,將人馬輜重盡數撤回了官渡。
接下來的戰事,劉備基本都能預料:袁紹見曹操將防線撤回官渡,定會將大軍壓向官渡而與曹操對峙。
對峙階段,基本都是結硬寨打呆仗拼消耗,劉備若繼續留在袁紹帳下,跟虛度光陰沒什麼區別。
要圖大志便不能虛度光陰,趁著袁曹在官渡對峙時及時抽身前往別處,藉機壯大自身才是劉備最緊要之事。
劉備的運氣很不錯。
曹操的離間計,顏良、文丑的行刺,郭圖、淳于瓊的示好,袁熙督幽州諸郡不力,袁紹的退而求其次,等等諸多因素交織,讓劉備成功的出守涿郡為都督。
雖然只是協助袁熙督幽州諸郡,但萬事開頭難,只要過了開頭,那後面的路就好走了。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