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放出一個半真半假的訊息,讓參與衣帶詔的人驚懼自疑。
董承、吳碩等人不會出賣?
沒關係!
董承的家奴沒有董承、吳碩等人口風緊。
家奴私通小妾,是虛構的?
沒關係!
玩的就是虛虛實實。
只要藏在暗處的人忍不住冒頭,定然就是董承的同謀。
徐庶沉吟片刻:“話雖如此,但將軍不可不提防。”
“倘若曹操真得了衣帶詔名單,且名單上真有將軍的姓名,將軍就危險了。”
劉備點頭,嘴角泛起笑意:“先人有奪人之心,軍之善謀也,倘若心存僥倖,必失先機。”
“孔明和士元,亦是如此相勸。”
“故而在得到訊息後,我就採納士元計策:派麾下潁川人袁綝,謊稱是曹操使者,暗中給車胄送了一道密令。”
龐統的計策挺髒的。
假使劉備驚懼自疑而舉兵反曹,曹操就佔了義理,甚至還有委屈:
我對劉備視若兄弟,更呼其為‘英雄’,既請天子封劉備為侯又請天子拜劉備為將,結果劉備要反我?
可用了龐統的計策就不同了。
不是劉備要反曹操,而是車胄要除掉劉備,劉備才是佔了義理且受委屈的一方:
我兢兢業業的為車胄招募徭卒轉運糧草物資,結果車胄要殺我?
孟德啊,你跟我講實話,車胄是不是你暗中指使的?
即便曹操能看破真相,但對外人而言就是車胄“逼”反了劉備。
劉備還能再來一封《辭司空表》,控訴曹操親小人、遠賢臣,竟偏信流言猜忌忠臣義士。
在為劉備找理由上,龐統頗擅其道。
史載劉備不願違背信義去奪劉璋基業,龐統就以“逆取順守,報之以義,事定之後,封以大國,何負為信”來勸劉備。
大意就是:施行信義要根據具體的形勢而變化;先用非常手段奪取權力,再用道義來維護統治;待局勢穩定後,將功勳者分封為大國諸侯,這樣做就不算背棄信義。
可見一斑。
得知龐統已經為劉備規劃對策,徐庶暗暗鬆了口氣。
想到劉備即將正式與曹操反目,徐庶又隱隱有幾分興奮。
大丈夫當持手中長劍,與天下智者爭鋒,立不世功名!
......
刺史府,車胄別院。
假冒曹操使者的潁川袁綝,催促車胄:“車刺史,當斷不斷,反受其亂。若等劉備得知許都變故,車刺史可就沒有還手的機會了。”
車胄眉頭緊蹙,面有猶豫:“左將軍一向受司空器重,或許其中有什麼誤會。”
袁綝冷哼:“車刺史,不要忘了!是司空賞識你的才略,才力排眾議讓你當上徐州刺史,切不可因為劉備一時恩惠,就忘記了司空往日厚恩。”
聞言。
車胄面色更苦。
掙扎了許久後,車胄這才艱難開口:“實不相瞞,下邳早為左將軍暗中掌控。非我不願,而是不能。”
袁綝故作大驚,拔劍指向車胄:“車胄,你竟敢背叛司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