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事後諸葛亮,三興大漢

第361章 伊籍為劉備募義兵,魏延等猛卒來投(3更)

不僅外部不順心,劉表的內部也不順心。

蔡夫人專寵小兒子劉琮,時常在劉表面前誇讚劉琮、貶低劉琦,兼之蔡瑁張允也對劉琮歌功頌德。

有蔡夫人稱美於內,蔡瑁、張允誦德於外,以至於劉琮做了點芝麻綠豆大的好事都能被宣傳、犯了再大的錯也會被掩蓋。

正常情況,劉琦和劉琮應該兄弟同心,一同協助劉表或恩或威震懾荊州的世家豪族,樹立劉表父子在荊州的權威。

譬如劉表的從子劉磐就親自鎮守長沙郡的攸縣。

然而劉琮無自知之明,自恃有蔡氏撐腰就專門跟長子劉琦對著幹,完全忘記自己與劉琦一樣,本質上都是荊州的外來客。

對蔡氏而言,支援劉琮不是因為劉琮比劉琦能力強,僅僅是因為劉琮容易控制。

若不是劉表還沒到老邁到昏聵,劉琦這個長子早在荊州待不下去了。

平日裡劉表怒斥劉琦,其實也是在偏聽偏信後誤以為劉琦不長進又不能容人,也並非是真的要將劉琦放棄。

故而在聽了伊籍的勸諫後,劉表心頭又有了個想法,道:“我有意採納蒯良之策,讓長子琦整軍於新野,揚言欲兵出宛城;再使文聘相助,機伯以為如何?”

伊籍久隨劉表,也深知劉表對劉琦那種既愛又恨的糾結心理,聞言即道:“若使君欲令琦公子整軍於新野,可再徵數人同往。”

劉表揮手示意:“機伯乃我親信,如有賢才舉薦,但說無妨。”

伊籍遂道:“臨沮縣長向郎,少年時師事司馬徽,與徐庶、龐統甚有交情,可為參軍。”

劉表微微蹙眉:“向郎雖有才學,但不諳軍務,他為參軍,或會誤事。”

伊籍道:“使君只需讓文聘負責具體的軍務指揮即可,向郎為琦公子的參軍,也只是為了給琦公子謀一條退路。假使今後有不測之事,琦公子也能保住性命。”

劉表語氣複雜:“機伯只為我長子謀退路,卻不為我次子謀退路,未免有失偏頗。”

伊籍輕輕搖頭:“使君誤會了。非我不願為琮公子謀退路,而是如今琮公子只信任蔡瑁張允等人,我若妄言,反會弄巧成拙。”

想到劉琦和劉琮不和,劉表不由暗歎。

前幾年,劉表還嘲諷袁紹不會教兒子,幾個兒子明爭暗鬥,兄不敬弟,弟不敬兄。

沒想到沒過幾年,劉表也遇上了這種情況。

感嘆良久,劉表同意了伊籍的提議,遂又來到外堂,將決定告知眾人。

蔡瑁臉色複雜的看了一眼劉表,又將目光移向伊籍,低頭思索片刻,沒有反駁。

對蔡瑁而言,將劉琦調離襄陽,也更容易讒言劉琦而讓劉表立劉琮為後。

蒯越、蒯良對視一眼,也沒再反駁。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