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鄭明已經在為今天的到來做準備了,安排了一些人過來伐木,建造木屋。
所以,今天帶著一百多人過來,就有住的了。
至於水師和陸戰隊的住處,需要他們自己在港口附近修建,而且都已經修建好了,比鄭明這邊快不少。
現在人多了兩千多,人手就變得充足,水師和陸戰隊就不用抽出人手去開荒,伐木了。
“何叔,以後在這裡種桑養蠶的事情,還需要你們一家人多幫忙。”
鄭明在跟一箇中年男子說話。
能當得起鄭明稱呼“叔”,不是有親戚關係,而是對方一家人有能力,而且這種能力對鄭家的發展幫助不小。
何勇,一家五口人,跟著鄭家來到這裡,運氣很好,一個沒少。
他們一家人已經種了幾代的桑樹,養了幾代的桑蠶,經驗豐富,能力強。
來到坤甸後,鄭家組織嘗試在這裡種桑養蠶就是何勇一家人帶頭的,現在也積累了不少這裡種桑養蠶的經驗。
這次鄭明要搞大規模種桑養蠶,就需要何勇一家人過來幫忙指導其他人如何本土化的管理。
“公子放心,我們一家人一定做好。”受到鄭明尊重,受到鄭家重視,享受好的待遇,何勇對鄭家是滿意的。
他的孫子在坤甸那邊讀書,兒子兒媳也都在那邊,這次是他們兩口子過來的。
“公子,現在的問題就是,可能桑樹苗和桑蠶數量不夠,需要不少時間來育種。”何勇擔憂,怕耽誤鄭明的事情。
鄭明說道:“桑樹苗和桑蠶我有辦法解決,你們不用擔心。”
在空間內,鄭明已經有不少的桑樹苗和桑蠶,它們在空間內生長可好了,以後待在外面,生命力都會強許多。
現在鄭明對空間的利用,多用來育種。
已經弄了一個多月的種植園用的胡椒,甘蔗,香蕉,水稻,玉米等都是用的空間裡培育出來的種子或者苗。
這樣做,可以讓這些作物有更強的生命力,病蟲害會減少許多,產量也會高很多的。
而且,鄭明現在已經在開始悄悄換其他人種水稻,玉米,胡椒等用的種子。
等時機成熟,以後他就可以名正言順的提供所有的種子和苗,從而大幅增加產量和提升品質。
在鄭明的規劃中,以後桑蠶,甘蔗,胡椒,香蕉等作物會是鄭家未來重要的經濟來源。
現在要做的就是大規模的種植。
藉助婆羅洲熱帶的氣候,在這裡能種的作物,基本都能全面進行種植,能收穫多次,這樣年產量會很大。
目前的情況,水稻田已經開墾出來一萬多畝,玉米地有五六千畝,加起來超過兩萬畝。
甘蔗種植面積,香蕉種植面積,因為種子和苗的問題,規模還不大。
胡椒的情況差不多。
不過,鄭明在弄的種植園規模在快速擴大,空間內一直在育種育苗。
當然,限制規模的根本還是人,數千人,精力有限。
接下來一段時間,鄭明會經常待在松柏港這邊。
一天。
葉家的商船來到了這裡,規模與李家的船隊相當,都有大小船隻近二十艘。
鄭明特意來到港口這邊看看。
“明公子,是我們葉家的船隊來了,請你讓他們入港。”吳管事急忙找到鄭明。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