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說朝廷下旨調戚繼光率部三千入京面聖,訊息傳至遼東,邊軍諸部皆大為振奮!
為將為兵者有朝一日能得以入京面見天顏,此乃是莫大的榮耀,為將的面見皇帝后,定然會被委以要職,此後平步青雲也是大有人在。為兵者跟著主帥能得以入京,老了後也有吹牛的資本:“你爺爺我當年可是見過皇帝的!”
時任薊遼總督的劉應節得知訊息後也是憂喜兩重天,喜的是進京面聖的是自己下屬,憂的是戚繼光熟知兵略,其麾下的戚家軍戰鬥力更是銳不可當、戰無不勝。
如果戚繼光走了,無疑薊鎮的守禦還是頗有壓力,索幸再過段時間就即將入冬,到時天氣寒冷,蒙古軍定然不會再主動出擊侵擾邊界。
另外繼任者馬芳也是一個勇當一面的將才,想到這劉應節才長舒一口氣,稍稍安心了些。
近年北部邊疆時常受蒙古各部的侵擾,尤以朵顏部首領董狐狸為甚,他所率領的蒙古騎兵時常入關,向北京城外侵襲,有時竟然能常常直入昌平、通縣等地搶奪財物,騷擾百姓,此舉直接威脅著北京城的安全。
所以,自己一上來就對這一段長城非常重視,在修築長城上可謂是下了很大的工夫。
東起山海關,西至居庸關的灰嶺口,這段長城便是自己參與設計和修建的。在自己的指揮下,從隆慶三年長城開始動工,時至今日已經頗有一番氣象。
薊遼總督行轅。
“元敬,此番陛下突然召你入京,不知所為何事,莫非東南又起了倭亂?”
戚繼光想了想,思慮片刻道:“這絕無可能,至嘉靖四十四年,倭患已經基本平息,剩餘小部不過百餘人,成不了多大的氣候,況且現在東南還有殷正茂坐鎮,軍門暫可放心。”
劉應節點了點頭,前幾年戚繼光抗倭功成,戚家軍從此名震天下,此後再無聽說東南有大的倭寇作亂事件,只是不明白這一次皇帝突召邊軍入京是所為何事。
高拱致士回家,張居正升任內閣首輔的訊息已經全國皆知,在戚繼光的心裡他更可能認為的是張居正調自己入京的,畢竟皇帝年幼,如今朝政大權應該都在內閣手中。
“元敬,我們還是不要多想了,到底所為何事,你去了便知,能入京面聖得見天顏的武將可不多,元敬可要把握住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到時候你若平步青雲也別忘了老夫才是!本來軍營有令,不能飲酒,但今天是個高興的日子,咱們可以少喝點,來,老夫敬你一杯!”
戚繼光不置可否。
當年自己抗倭一朝功成,其自己麾下的戚家軍一時名震天下,嚴嵩父子以及浙直總督胡宗憲為自己表功,當時嘉靖帝都有旨意召見自己,本以為可以得到面見皇帝的殊榮,卻不料後來不知道為啥又取消了此事。
隆慶元年,隆慶帝曾召自己入京協理京營戌政,自己以為這也是個面見皇帝的機會,卻不料進京後只擔任了個神機營副將,而且只幹了三個月就被調離了,也再沒有得以面見天顏的機會。
此次新帝登基甫才過了幾月就召見自己,戚繼光雖然表面雲淡風輕,但其實自得知訊息後就已心花怒放。
見劉應節舉杯為自己慶賀,戚繼光也立馬舉杯相邀,二人碰杯後一飲而盡。
“元敬打算何時動身?”
“明日一早。”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