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靖明

第137章 揆情審勢

但張四維這個人是個不折不扣的小心,自己比較噁心他。

歷史上,張居正與張四維就是農夫與蛇的故事。

因為當時張四維的親家楊博、以及自己的舅舅王崇古都對張居正的新政頗有微詞,張居正為了賣個人情,討好二人,將張四維提為內閣閣臣。

但張四維上臺之後,可謂是將小人做到了極點,他表面上對張居正言聽計從,表現出一副惟你馬首是瞻的樣子。

但張居正一去世,張四維立馬就開始了對張家的清算行動。

這一切完全出乎當時所有人的意料,甚至連張居正的長子張敬修都覺得匪夷所思,以至於後來只能在遺書裡控訴張四維的背信棄義。

至於王錫爵也是,史書曾說張居正奪情期間,拿著刀駕著自己脖子給王錫爵跪下,試圖讓他理解自己的一番苦心。

不管如何,在如今這個朝局情形,既然能站出來敢替張居正辯白,多多少少還是有骨氣的。

朱翊鈞心裡尋思了一會兒,正欲細看,忽又翻到一份奏疏,竟是張居正親筆所寫。展開一看,只見上面工整的小楷寫道:臣張居正謹奏:

臣聞古之賢者,功成身退,知止不殆。今臣蒙陛下殊遇,委以機務,一載於茲,雖竭駑鈍,而才力有限,政多闕失。

近者群議沸騰,指臣專擅,臣雖自省無他,然眾口鑠金,積毀銷骨,恐傷聖明之聽,有累陛下知人之明。

臣本寒微,幸際昌辰,得侍講幄。

陛下衝齡踐祚,臣荷託孤之重,夙夜戰兢,如履淵冰。

迨來考成法行,雖稍裨國計,而怨謗叢生。

臣每思韓琦“小人怨詈,豈足恤哉”之語,然位極人臣,寵逾涯分,震主之威,自古所忌。

昔霍光、宇文護皆以顧命致疑,臣豈不畏覆餗之患乎?

比者京營之議,裁汰冗濫,本為節餉練兵,而勳戚譁然,交章劾奏。

臣非敢固執己見,實慮姑息養奸。

然議論紛紜,漸成門戶,若使朝堂水火,非社稷之福也。臣請避位以息紛囂,譬如去薪止沸,則浮議自消。

伏乞陛下憐臣犬馬之誠,準臣致仕歸鄉,以全晚節。臣不勝戰慄待命之至..…”

不愧是從小就有著大明神童之稱的張居正,連致士回家的奏疏都寫的這麼好…

朱翊鈞讀罷,拍案而起:“胡鬧!”

他來回踱步,怒道:“元輔張先生這是何意?難道朕是那等聽信讒言的昏君不成?”

張宏見狀,連忙勸道:“萬歲爺息怒,張閣老想必是見彈劾者眾,為避嫌才......”

“避什麼嫌!”朱翊鈞打斷道:“倘若朕連股肱之臣都保不住,還當什麼皇帝!”

“你去,傳朕旨意,即刻召元輔張先生入宮覲見!”

張宏剛要應聲,朱翊鈞卻又擺手道:“且慢!”沉吟了片刻,提筆在張居正的奏疏上硃批道:

“卿忠勤體國,朕所深知。今宵小構陷,朕必為卿做主。致仕之請,斷不準允。著即安心任事,勿復再辭。”

雖然朱翊鈞能看出張居正這是以退為進,這麼一個喜愛權力,一心匡扶國家,實現自己心中抱負的工作狂人,哪能說不幹就不幹了。

但是以如今情形來看,張居正卻不得不這樣做,但自己卻不能不懂。

原來就在昨日,王錫爵在張四維府上兩人商量替張居正辯白的同時,譚綸與王國光也一併來到了內閣值房。

張居正正伏案批閱奏章,聽到急促的腳步聲抬起頭來,見是兩位心腹同僚,眉頭微蹙。

“子理、汝觀,何事如此匆忙?”張居正放下毛筆,示意二人入座。

譚綸顧不得寒暄,直接說道:“太嶽,大事不妙。高拱餘黨近日頻頻出入武清伯府,恐有異動。”

王國光緊接著補充:“下官剛從戶部得到訊息,魏學曾昨日也秘密會見了王希烈,兩人密談至深夜。今日一早,王希烈便去了成國公府。”

張居正的自然知道譚綸所指的高拱餘黨是誰,他眼中閃過一絲銳利的光芒。沉默片刻後問道:“可有確切證據?”

譚綸知道張居正做事一向謹慎,所以他早有準備,只見他從袖中取出一封信函:“這是武清伯府上一個家丁的供詞。他因賭博欠債,被我的人收買。據他所說,李偉近日召集了京中多位勳貴密議,揚言要給你點兒顏色看看。

張居正接過信函,細細閱讀,臉上面容越來越冷峻。讀罷,他將信函置於燭火上焚燬,看著紙張化為灰燼,才緩緩道:“京營裁撤動了他們的利益,他們這是要反撲了。”

譚綸憂心忡地說道:“太嶽,此事非同小可。武清伯畢竟是太后生父,若他與高拱餘黨聯手,恐怕...”

“恐怕什麼?恐怕僕向高肅卿一樣被致士回家?

王國光說道:“元輔,眼下不是意氣用事的時候。依我之見,不如以退為進。”

張居正挑眉:“哦?汝觀有何高見?”

“上疏請辭。”王國光一字一頓道:“一來可試探皇上和太后的態度;二來可讓那些跳樑小醜盡數浮出水面;三來...”他意味深長地看了張居正一眼,“可顯元輔無私為國之心,堵住悠悠眾口。”

譚論聞言一驚:“這...太過冒險了吧?萬一皇上準了...”

張居正卻突然笑了:“子理多慮了,皇上年幼聰慧,太后深明大義,豈會因幾個勳貴和言官的聒噪就動搖?僕看汝觀這招以退為進就不錯,僕現在就寫奏疏……

且說朱翊鈞批完奏疏後,合上奏本對張宏說道:“彈劾張先生的所有奏疏全部留中不發,你且將朕批覆的奏本即刻親自送到內閣,命六科謄抄一份,發往通政司,公告天下。”

張宏領旨前腳剛走,朱翊鈞又對孫海說道:“傳朕口諭,命張鯨和朱希孝進宮來見朕。”

…………

感謝書友20240310131707306投來的三張月票!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