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聞此言,秦驍當即就回應道:“我以及麾下軍隊已經佔據兩座城池,這兩座城池相距不遠,能夠守望相助。”
“只不過當下最大的問題是,我麾下的精銳足足有差不多十萬。”
“甚至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會呈現爆發式增長,我怕我手中的資源並不夠養活這些軍隊。”
似乎是看到了諸葛亮眼中的疑惑,秦驍繼續解釋道:“我已經承諾了這兩座城池當中的稅收前幾年都會得到減免,並且按照我的計劃,不止是前面這幾年。”
“便是再往後面幾年的稅收,我都不準備跟之前所收的一樣。”
“不然那樣對於百姓來說,我跟這個無比腐敗的大燕帝朝沒有任何區別。”
“一旦百姓們都這樣想,那我跟大燕帝朝相比較將會沒有任何優勢。”
“並且我之前所跟百姓之間建立的信任將一夜崩塌。”
諸葛亮是自己的軍師,秦驍自然要把一切情況儘可能真實準確地告訴他,從而讓諸葛亮為自己未來的行動做出更加準確、有效的判斷。
縱然秦驍知道要團結天下的黎明百姓,可他除了直接減免一部分百姓的稅收以外,他不明白什麼措施能夠有利民生乃至於恢復民生。
反觀眼前的這個諸葛亮卻是這方面專家中的專家。
諸葛亮最強的其實並非指揮大規模的戰鬥,而是他的內政能力。
他能夠將蜀漢這麼一個國家,在短短的時間內就足以跟魏國和吳國抗衡,這就已經能夠看出他的內政水平了。
並且在諸葛亮的治理下面,蜀國的百姓們不說全部都是安居樂業的,至少他們也要比魏國和吳國過得強上不少。
最主要的是,蜀國百姓們過得舒服的同時,蜀國國家的國庫非但沒有乾癟,甚至還更加充盈。
這一切都是諸葛亮的功勞,是他指揮得當,在儘可能降低百姓們生存壓力的同時,又充盈了國庫。
這種超然的手段,除了諸葛亮能夠想出來,其餘任何人都是做不到的。
因此,當下秦驍麾下的這種情況跟當年蜀國的情況何其相似?
雙方都是想要解決民生問題的同時國家的軍隊也要更加強大,國防力量更加強大。
正如秦驍所說,他現在手底下足足有差不多十萬精銳。
過段時間以後,麾下的精銳極有可能翻倍。
秦驍雖然現在富可敵國,好似手頭上有用不完的黃金和上品玄玉。
可這倘若分到麾下的精銳們的手上,那還真的未必夠用。
他甚至連未來三年的軍餉都要發不起了。
當下,唯有透過一些特定的方式儘快解決財政上的問題,秦驍才能夠走得更遠,才能夠徹底的解決麾下軍費不足的問題。
畢竟秦驍一個人的力量終歸是有限的,即便他能夠透過殺敵開寶箱當中將各種所需要的東西給爆出來。
可是世界上的敵人總有殺完的那一天,亦或者是出現什麼意外情況,導致他遲遲沒有辦法對一些敵人動手,那他就已經失去了弄軍費的手段。
屆時。
只要時間拖得越久,對於秦驍來說就越不利。
秦驍從系統當中召喚出來的精銳們倒也好說,便是秦驍不給他們發軍餉,只給他們一口飯吃,他們都斷然不會背叛秦驍。
可秦驍從現實當中拉出來的一批人馬,一個兩個月或許沒什麼問題,可倘若秦驍一連半年乃至於一年發不出經費。
他們極有可能會撂擔子不幹了,畢竟你秦驍當初承諾了這麼多軍費,再加上你確確實實承諾的事情都做到了,並且真的給我們減免的一定的稅收。
我們是奔著信任你,奔著能夠吃飽飯才來參加你的軍隊的。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