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雲虔一身正裝,氣定神閒地站在新力集團的前臺。前臺接待的小姑娘只用眼角餘光上下掃了一下韓雲虔,便滿臉堆笑地問他,約的是哪位老總。
“市場和銷售部副總裁肖乾。”
順著前臺妹妹的指引,韓雲虔向肖乾的辦公室走去。他腳步輕盈、心態坦然。從同事變客戶,職場不就是江湖再見嘛。
肖乾為韓雲虔準備了功夫茶。他知道韓雲虔跟他一樣,並不愛喝陳國豪辦公室裡的咖啡。
他們聊得很順利,因為蔡坤來找肖乾的時候,正好撞上肖乾笑著把韓雲虔送出辦公室。
“我以為你會換掉弗氏這個供應商。”蔡坤在肖乾的辦公室沙發上坐定,調侃道。
“弗氏的專業能力在諮詢業中一直是口碑靠前的。服務新力這麼多年,大家彼此熟悉,工作配合度高。在商言商,我沒理由換了他們。
剛剛韓雲虔給我看了近期專案的報告,一切都很順利。大家都是成年人了,他不會跟錢過不去。”
蔡坤對肖乾豎了大拇指:“怎麼樣,對新工作感覺如何?”
蔡坤邊問邊起身拿過桌上的茶壺,給自己倒了一杯。
“挺好的,新力的工作節奏沒有弗氏那麼快。許多事情可以經過充分討論和溝通後,再執行。大家有了共識,做起事情也就少了衝突。”肖乾的意思是,從乙方到甲方,由儉入奢易。
肖乾一邊說著,一邊拿起茶杯敬了蔡坤:“謝謝蔡總給我加入新力的機會。”
肖乾的這句“馬屁”有理有據,蔡坤很受用。所以他樂呵呵地擺手說:
“其實,我很早就想邀請你加入新力。但是,我知道你有你自己的規劃,也就一直沒好意思開口。”
肖乾跟蔡坤合作這麼些年。他自然能感覺到蔡坤有拉他入夥的意思。只是無論是當初的市場部總監蔡坤,還是後來的戰略發展部總監蔡坤,蔡坤能為他在新力籌謀到的職位有限,怎麼也達不到弗氏中國區總裁的高度。還好蔡坤沒有貿然開口,不然大家都會尷尬。
肖乾和蔡坤相視一笑。彼此的心照不宣也是多年累積下來的默契。
“要說謝,我倒是該謝謝你。鑫森的案子你幫了我不少。”
既然今天大家都不忙,心情也不錯,蔡坤跟肖乾聊起了新力中國區剛經歷的人事動盪:
“我們要想把專案做好,講究的是天時地利人和。人在職場上的發展也一樣。
兩個月前,我們完成了鑫森的收購。因為整個過程特別順利。董事會成員還特地飛到上海搞了個交割儀式。會後,董事長找我聊了聊我對新力在中國市場上發展的看法。我原本以為,他要給我的團隊增加專案經費,添幾個人手。卻沒想到,他關心的是我在新力的職業規劃。
他說,現在的中國區總裁將被調回歐洲另有安排。中國市場特殊,為了能夠及時響應市場變化,董事會決定中國區改作本地化運營。”
肖乾點頭表示贊同。外企在中國的“含外量”正在急速下降:採購本地化、供應鏈本地化、研發本地化、外派人員本地化。說白了就是為了降低成本,中國市場的錢沒過去那麼好賺了。
“所以,中國區總裁的崗位就留給了本地內部員工?”肖乾沒想到,他期待在弗氏發生的事,卻在新力實現了。只是,主角不是他。
“呵,你說巧不巧,”蔡坤臉上有了得意的神色,“我在戰略發展部總監的位子上才幹了一年多,想要升到總裁的位子起碼還得等兩三年吧。但是,就因為鑫森專案的成功。董事會覺得我對新力在中國市場的未來定位跟董事會的想法很一致。而且,在整個專案的實施過程中,董事會也看到了我的管理能力和決策力。”
“所以,成為中國區總裁算是水到渠成。”肖乾感嘆,“中國市場還是中國人最懂。以前外企靠產品、技術本身就能贏得中國市場。但是,現在技術差距縮小了、本土企業也實現了產業升級。對管理者的要求就成了快速決策,靈活變通。老外按部就班,追求程式正確顯然不合適當下的市場要求。”
“誒,你這話說的很對。中國市場就該中國人來管理。所以,我到崗的第一件事就是重新調整組織架構。第一個要動的,就是合併銷售和市場兩個部門。
銷量業績增長了,你說到底是因為市場部對市場趨勢預測準確,還是,因為銷售策略發力搞定了客戶。如果銷售和市場是兩個獨立的部門,就容易為了爭業績產生衝突。而且有了利益衝突,雙方的合作就很難實現。而很多戰略部署的工作是需要這兩個部門合作的。”
肖乾點頭附和蔡坤的總裁思維。
“我在考慮這個崗位人選的時候,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你。你的資歷、能力,還有對新力業務的熟悉程度,匹配度都很高。只是,副總裁的抬頭,可能有點委屈你了。我的職權有限,能給到你的只能這麼多。”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