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話一出,朱標當即跪在地上。
“父皇,千錯萬錯都是孩兒一個人的錯,您要責罰就責罰吧。”
見狀,朱元璋微微嘆息一聲。
“標兒,起來,贊沒有要責怪你的意思。”
“咱只是覺得,你耳根子軟,那陳良說什麼,難道你都照做不成?”
“別忘了,你才是主子。”
“孩兒知道,孩兒原本也想像父皇一樣心硬起來。”
“但是陳良苦苦哀求,說願去北方做一縣令。”
“況且陳良當真無甚過失,孩兒實在是於心不忍。”
“如今朝堂中北方官員排擠,他想要保持中立,即便在太子府也十分困難。”
“孩兒在皇宮中深居這麼多年,十分清楚,要給一個人扣帽子可太容易了。”
朱元璋嘆了口氣,道:“你說的不錯,那些人的秉性你也看到了,所以咱叫你不可和那些官員太過親近。”
“也不可太過疏遠,太過親近他們便不知好歹。”
“時間長了就分不清大小王。”
“太過疏遠,他們會怕你,因為害怕,甚至可能撒謊,而不是有意欺騙。”
“你和這個陳良現在就有些太過親近了。”
聽聞此言,朱標也承認道:“是,但是陳良並沒有失了尊卑。”
朱元璋冷哼一聲。
“他要是失了尊卑,把你當兄弟了,那咱就得看了他的腦袋。”
“不過他倒是個聰明人,一直在咱給他畫的框內活動。”
“有時候走在邊緣,但也能及時收住腳步。”
“但是,陳良有自知之明,你能保證每個人都有自知之明嗎?”朱元璋意味深長道。
見朱標沉默,朱元璋繼續開口。
“陳良是陳良,大明天下也只有這一個陳良。”
“等你以後即位了,他可以是你的近臣,是你的傳聲筒。”
“甚至,他還可以代行皇事,但唯有一點。”
“他無論在外面地位多高,在你面前,他都得趴著。”
見朱標依舊沒有反應,朱元璋內心深深的一嘆。
而朱標又何嘗沒有把對方的話聽進去。
只是朱元璋為了平衡朝堂使出的手段,讓朱標只覺得是本末倒置。
把鞏固自己的權力放在第一位,把天下放在第二位。
朱標並不認同這種做法。
而對於朱元璋來說,他這麼做也只是為了能確保皇權順利交接。
在歷史上,如果朱標沒有早逝,那也不會有後來的靖難之役了。
即便是朱允炆即位,那也是因為他削藩削的太狠了。
朱棣最親愛的弟弟都被削死了,這才發動了著名的靖難之役。
更離譜的是,朱元璋死後留給建文這麼多遺產。
朱允炆可以說一手好牌打得稀爛,這皇帝換也就換了吧。
朱元璋看著自己的兒子,心中思索。
“若是咱能永世長存,咱絕對不會這麼做,咱會如你所想那般做個仁德之君。”
“但是咱不能啊,這大明朝就是一根長滿尖刺的棍子,咱只有把尖刺全都給忍痛抹去。”
“才能保證你手中的權力不會被別人奪走,不會出現第二個鳳陽,第二個朱元璋。”
想到這,朱元璋開口道:“行了,你回去吧。”
“按理來說都察院的御史你沒有權力直接調動,但是咱原諒你了,下不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