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有說有笑的走進衙門內。
相比於楊知府等沉悶的氣氛,陳良這邊顯得極為歡快。
“各位,不是我喜歡說官話。”
“我來此推行國策,不是為了升官,不過是想為大明朝的百姓做些貢獻罷了。”
“雖然在江南頗有成效,但我如今心繫山東。”
“其實,那裡的百姓,恐怕比江南更需要我們。”
說到這,眾人點了點頭。
隨後,陳良拍了拍韓克忠的肩膀。
“韓兄,你是否願意去山東推行國策?”
此話一出,韓克忠頓時愣在原地。
“我?我去山東推行國策?”
“沒錯,待到來年,江南之事差不多了,我便向陛下舉薦你去山東,如何?”
韓克忠眉頭皺了皺,道:“此事來年再行商議。”
“我等還是注重眼下之事才是。”
陳良點了點頭,就在這時,只見數名監察御史走了進來。
只見監察御史們身後跟著數名官兵,官兵押著一些人。
“陳御史,這些都是花船上的官員,你同為御史,又是此次下江南的重要人物,陪同審問如何?”
聽聞此言,陳良不禁有些疑惑。
審訊之事怎麼需要自己陪同?自己雖然是下江南的關鍵人物。
但說到底也只是來推行國策的,查案都是由監察御史負責。
見陳良面露疑惑之色,一名監察御史走上前附在陳良耳邊。
“這些人牽扯到一些江南本地官員,並且牽扯到永昌侯。”
“聽聞陳兄是太子殿下的人,永昌侯又和太子交好。”
“我等多少應該注意些影響。”
見狀,陳良明悟過來,點了點頭。
見陳良答應,陪同監察御史走了進去。
一旁數名本地官員一個個面面相覷。
楊知府冷著臉看著陳良的背影,眾人紛紛聚集在楊知府身邊。
“楊知府,這……”
“無妨,讓他去問。”
“這可涉及到永昌侯,他們該說什麼不該說什麼,應該懂得。”
此時,在屋內。
陳良坐在陪審席上。
此事畢竟和自己沒有太大幹系,陳良打算聽一聽便離開。
正在監察御史審訊之時,突然“太子”二字傳入陳良耳中。
原本有些昏昏欲睡的陳良猛然驚醒。
“你方才說什麼?太子?”
見陳良突然開口,眾監察御史互相對視一眼,紛紛沉默。
“啊?是啊,怎麼了?”
“太子怎麼了?”
“這花船是永昌侯藍玉的花船,而他又和太子交好。”
“這花船應當是太子默許的,不然為什麼到現在才下來查?”
聞言,陳良微微鬆了口氣。
“他們交好和是否默許花船存在並無干係,你不要亂說話。”
“這些都會記錄在案,要是胡亂猜測,抹黑太子殿下,朝廷饒不了你!”
見狀,對方唯唯諾諾的點了點頭。
看到陳良這等反應,監察御史一個個暗暗記在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