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陳良的國策方略,眾人在一陣爭吵過後,最終敲定。
朱元璋和太子珠標紛紛表示支援。
見到老朱父子選擇支援陳良,中北方籍貫的官員心理暗爽。
南方集團則一個個將目光投向胡惟庸。
畢竟胡惟庸是他們的頂樑柱,而此時的胡惟庸卻是一言不發。
退朝後,眾人云集在胡惟庸的府上。
“為什麼你在朝上一言不發?”
“是啊,連你都不說話,我們怎麼和那些官員鬥。”
“還有右丞相,從始至終他都跟個啞巴一樣。”
聽著眾人埋怨的聲音胡惟庸淡淡一笑。
“在朝堂之上,小跟陳良他們鬥法,恐怕已經不容易了。”
聽聞此言眾人不禁有些發愣。
“胡丞相,此話怎講?”
“你們難道就沒感覺出來嗎?”
“其實陛下早就敲定好了。”
“他讓我們來商議,只是走個過場。”
“他是想看看北方官員和我們的反應。”
“比起陳良推行國策來說,其實陛下更想要平衡朝堂。”
此話一出眾人思索片刻,隨後紛紛略為點了點頭。
“說的有理,但是我們在朝堂上竟然被他們如此大殺一番。”
“我們心裡多少有些氣不過。”
“是啊,就算知道這些那氣勢上也不能輸。”
此話一出,胡惟庸突然哈哈大笑起來。
“各位都一把年紀了,在朝堂之上混得這麼久,竟然還會有這種小孩子的心理。”
“胡丞相,這可不是小孩子的心理。”
“利蘭北方籍貫的官員在我面前都式微。”
“結果,現在他們竟然靠著陳良挺起了腰桿。”
“那日後我們在他們眼裡又是什麼形象?”
“分不清大小王了。”
聽聞此言,胡惟庸點了點頭。
“各位說的不錯,但對於陛下來說,這不就是她想看到的局面嗎?”
“想要的是平衡朝堂,他巴不得各位馬上爭吵起來。”
“在那朝堂之上爭吵的彷彿菜市場一般,成何體統?”
“但陛下並沒有怪罪的意思,反而非常鼓勵這種爭吵。”
“證明陛下想要的目的已經達到了。”
“各位的反應就是陛下心中所想。”
“這樣他以後就會對北方籍貫的官員更有信心。”
“屆時大量引入北方籍貫的官員,那我們的地位朝不保夕啊。”
說到這胡惟庸微微嘆了口氣。
“我倒是無所謂,我已經做到這個位置了,沒有必要再為了這些事情去爭什麼。”
“況且如今天下太平,也不需要我等像戰時這麼賣力了。”
“我只希望在許多年後,陛下能念及我等在戰場上的情份。”
“不至於落得個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局面。”
聽聞此言,眾人無不搖頭嘆息。
“丞相說的在理,但事情已經到了這個地步,如果我們不爭的話。”
“那些北方籍貫的官員會越來越囂張。”
“解釋不要說到許多年以後就連眼下我們,恐怕都……”
說到這對方再也沒有說下去。
“丞相現在不是考慮大局的時候了,您是我們的主心骨!”
眾人話裡話外便是想讓胡惟庸出面和北方官員鬥法。
狐狸用觀察著眾人的表情,隨後故作嘆息般點了點頭。
“是一至此你們都這麼說了,那我也只好……”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