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殺敵爆裝備,富養童養媳

第90章 還治不了你們小商販?

聞言,張衡臉色當即悚然起來。

若不是武長風提醒,他壓根兒就沒考慮到這一層。

真要是有一天緊急出兵,這些商販堵在城門,延誤行軍,那可真是大事不妙,不堪設想!

“大人,我現在召集人手,將他們都趕走!”張衡讀懂了武長風的顧慮,信誓旦旦的說著:“誰敢不走,老子砍死他!”

張衡是真急眼了。

這可是大事啊!

武長風反倒是壓壓手:“此事宜疏不宜堵,讓我思索一番,再做定奪。”

張衡很是意外。

怎麼辦?

還能怎麼辦,肯定都要攆走啊!

難道還和聲和氣哄著這些堵路的商販?

老子這暴脾氣,真心忍不了啊!

……

幾天後。

勁勇堡頒佈市場管理條例。

這些商人只許在堡外城門沿著大道兩側買地設店,而且需要拿著自己的戶貼向勁勇堡申請市籍開業保證書,登記批准後,方才取得在堡外居住的權利。

此外,還需繳納一定租稅才準在城外建立商店,從事商業販賣等經營業務。

這個條例頒佈後,一石激起千層浪。

市籍制度……即熟悉又陌生。

這種商人市籍制度曾在明初實行,不過到了明中期明後期後,這種市籍制度已經名存實亡,漸漸被人淡忘。

如今大明官商勾結之風盛行,官即是商,商即是官,盤根錯節。

許多大商人都是官員家族子弟,在朝中甚至有他們的代言人,比如晉商,京商,徽商,勢力龐大。

即便各地的中等商賈,也大多與當地官吏、鄉紳關係密切,相互依存。

而且,大明的商稅極低。明初便規定,商稅三十取一,超出此標準者,以違令論處。

萬曆十年又有新規,鋪行下三等免徵徵稅契,買價不足四十兩及典價的,一概免稅。

買價達四十兩以上者,每兩僅徵稅銀一分五厘。

明朝商賈負擔極輕,加之官商勾結,致使明末商賈勢力膨脹,氣焰囂張,動輒以罷行罷市要挾官府,擾亂市場秩序。

武長風要防患未來這樣的事情出現,上次去保安州募兵採購糧食之行更讓他心生警惕,那些商人囤積居奇,哄抬物價,手段無所不用其極,市場亂象令人咋舌,已經到了不可思議的地步。

他絕不容許堡內物價受這些商賈操控,影響堡內軍民生活。

所以武長風要對商人們嚴格管理,每幾個月定期稽核,這事情就交給唐禾去辦了。

他雖然不精戰鬥之事,但市井之事還是精通的。

此外這些商人的來臨,也觸動了武長風的靈感,勁勇堡隨著軍戶人口的增加,對各樣的食鹽、布匹、藥品、茶葉、茶油等日用品需求還是多的,往日只有一些貨郎擔挑些針頭線腦、染料剪勺等小雜貨到堡外販賣,遠遠不能滿足軍戶們的需求。

武長風打算在勁勇堡幾里外開闢一個貿易集市,以後方圓附近的軍戶百姓,比如靖邊堡,鎮羌堡,柳家窯堡等等。

每逢一、四、七日等日子,都可挑些農副產品前來趕圩,自己堡內也正好購買一些有用的物質。

武長風這般強硬的態度,自然引發了商賈們的不滿。

能來到勁勇堡的,雖非鉅商富賈,但既然有能力買地設店,亦有一定實力。

這些商賈大多是保安州各地鄉紳子弟或大戶人家出身,平日裡在州城各地呼風喚雨,暢通無阻,如今卻在武長風這兒碰了釘子,心中自然窩火。

武長風這樣的態度,不可避免得罪了他們與他們身後的勢力,不過他們怎麼想,武長風卻不屑理會。

只是勁勇堡現在的人口與財富,卻是一個很大的客源。

更為重要的是,勁勇堡時不時出現一些新奇的小玩意,倒手出去賣完京城,那利潤絕對動人!

商賈們權衡利弊,思前想後,最終還是決定按照武長風的要求,老老實實地拿著戶貼申請市籍開業。

畢竟,在這勁勇堡商機無限的時代,一步落後,便可能步步落後,誰也不願錯失這難得的賺錢良機。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