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長風戲謔的話語讓鄭秀娘耳尖都沁出胭脂色,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
霍氏眼角細紋裡漾著慈藹的笑意——自家這個慣會插科打諢的兒子,倒是深諳“烈女怕纏郎”的至理。
一想,鄭秀娘與武長風都到了完婚的年齡,不過以前武家窮得叮噹響,連聘禮都湊不齊三擔穀子。
霍氏是個要強的人,自然不希望家內唯一男丁成親時被人說閒話,眼下條件已是非常成熟了。
“合該早些操辦。”霍氏放下手中活計,滿臉笑意:“早點生孫子,我也有個盼頭。”
聽霍氏這樣說,她旁邊的鄭秀娘立時紅了小臉,不過卻又支起耳朵仔細地聽著。
霍氏笑道:“為娘早查過日子了,明年的十月初九,這是個好日子,到時請親家母來,我們一起好好商議商議,總要備齊三書六禮,莫叫旁人說咱們武家不知禮數。”
此時是崇禎七年的十月中,到明年十月初九還有一年時間,是可以仔細操備一番。
鄭秀娘耳畔嗡鳴著擂鼓般的心跳,終於忍不住羞紅小臉去了。
看著她的背影,武長風微笑道:“一切就由母親作主吧。”
……
武長風的婚期定下後,霍氏有的是時間來張羅,而訊息傳出後,勁勇堡人人歡喜。
眼下堡內軍戶皆視武長風為主,這裡頭有個門道:古代軍隊最講究“家國同構”,主將有了子嗣,就等於給大夥吃了定心丸。
說句不好聽的,要是武長風哪天戰死沙場,這堡子豈不成無主之地?若是有了繼承人,相當於給軍心上了雙保險。
同時,令人振奮的還有一則訊息,那就是堡內開始養殖家畜。
武長風折騰起副業來,比打仗還來勁。
這種穩定的肉食來源,讓人看到希望,糧食充足後,對生活品質自然有所提升。
誰不想吃肉?
這玩意才叫香啊!
武長風讓張衡去購買豬仔,雞仔鴨仔、魚苗,羊羔等重任,帶了銀子,還有一些經驗豐富的老軍戶等,踏遍了宣府鎮各地,甚至最遠還到了保安城等地,最後才買齊了武長風需求的畜類苗種數量。
主要是武長風的要求太多:買豬仔要挑腰身滾圓的,選羊羔得看蹄子結實的,連魚苗都得是活蹦亂跳的。
知道的說是置辦牲畜,不知道的還當是給皇帝選貢品。
在張衡帶人去購買畜種的同時,武長風也調了一批勁勇堡的軍戶,在河渠一帶建了一個畜場。
豬羊等當然不能養在堡內,味道太大,同時地方也不夠用,只得建在堡外。
在河渠的末端,這裡已經淤塞廢棄,由於大水車的引水灌田,水流到了這裡,便匯成了一片的水窪之地。
武長風讓人在這裡挖了幾個魚塘,在魚塘的上方用土墊高,在這裡建了幾個豬圈。
在豬圈的旁邊,又建了一些的鴨圈與雞圈。
以後豬吃豬草與糠還有飼料,雞鴨或是吃豬的糞或是自己出去找吃的。
每天在投餵些飼料,足夠雞鴨生長的很好。
下面的魚則可以吃豬糞、雞糞與鴨糞。這些糞吃不完的,還可以拿去肥田。
形成一種迴圈飼養方式。
此外離畜場不遠,隔著一片窪地與水溝,還種了十幾畝的菜地,以供養勁勇堡的軍戶吃用。
菜地的肥料,就可以取之於各種雞鴨豬糞。
武長風的規劃,讓堡內的軍戶多有好奇地趕過來看熱鬧。
他們那裡見識過如此“迴圈”的飼養方式,紛紛吃驚著。
“家畜還能這麼養?”
“可行嗎?”
“不知道啊,家畜還沒買回來呢。”
……
其實武長風的做法並不新奇,這種迴圈飼養方式,在明萬曆年時蘇州常熟一戶叫譚曉的人家就有做過。
幾天後,張衡帶著那些軍戶浩浩蕩蕩的回來,買齊了武長風所要的東西。
此行他跑了很多地方,最遠到了保安城內,他向武長風彙報此行經歷時,嘟嚷的只是罵現在大明物價之貴,往日一頭小豬仔只要銀六錢,現在要一兩多。
往日一頭可產仔的老母豬隻要銀錢十兩,現在升到了十三兩。
加上購買魚苗,雞鴨苗等,此次他帶出去的銀子又花光了。
不過豬仔,魚苗等買齊後,這個畜場便也開始正式運轉。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