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國核聚變材料研究所。
實驗室。
“怎麼樣?CHSN01的測試資料如何?”
錢宏遠走進實驗室,對正在做測試的研究員問道。
CHSN01是他們專門為核聚變裝置研發的,一種可承受極端環境的高強度低溫鋼。
經過這些年的不斷完善和最佳化,CHSN01的低溫強韌性提升巨大,它可以承受零下268.95攝氏度的極端低溫考驗。
在極端低溫下,它的屈服強度可以突破1500兆帕,抗拉強度突破1800兆帕。
簡而言之。
用實際舉例,成人大拇指指甲蓋大小的CHSN01超級鋼,相當於可以承受15頭成年大象的重量。
同時。
CHSN01有著優秀的抗疲勞效能,使得它能重複多次使用,減少使用成本。
不過……
它的缺點兒也十分明顯。
CHSN01的效能最佳化高度主要偏向於超低溫、強磁場和靜態高應力的特殊環境,使得它在其他環境中,存在著非常明顯的短板。
比如,高溫條件下,效能薄弱。
研究員轉過身,放下手中的筆,一臉愁緒的搖搖頭。
“不太行。”
“在施加150攝氏度的高溫時,CHSN01的抗氧化/抗蠕變還算能保持正常,強度的變化,也在正常範圍之內。”
“但是,當反應溫度持續升高,在達到200攝氏度時,CHSN01超級鋼的強度瞬間快速下降。”
“並且,我們觀察到,長期高溫下,氮元素開始緩慢析出,使得材料開始變脆,變成一張‘脆紙’
!”
他把手中剛剛記錄的實驗過程和資料,遞給錢宏遠。
錢宏遠接過來,仔細檢視,眉頭慢慢皺起。
“還是不行嗎?”
他嘆息一聲。
雖然預感會是這樣的結果,但看著手中的實驗報告,依然難掩眼中的失望。
從核聚變材料研究所成立至今,他們就只有一個任務,那便是研發出關於核聚變反應的適配材料,包括且不限於超導材料、等離子體材料、第一壁材料等等。
但是,這看似簡單明瞭的任務,卻困擾了他們幾十年的時間。
期間有所成果,但收效甚微。
就比如CHSN01超級鋼,在實驗室的表現不錯,尤其是在超低溫下的表現,更是令人眼前一亮。
只是,想要讓它用在核聚變反應中,卻還遠遠不夠。
一旁的研究員建議道。
“單獨使用CHSN01超級鋼顯然不太現實,它只能搭配其他材料一起使用,融合成複合材料,或許能讓它的特性發揮出來。”
“只是,這樣一來,核聚變反應裝置材料的體系,又要變得複雜了!”
這樣的情況,已經不是第一次出現。
這幾十年的時間裡,他們其實搞出了在某個特定領域,表現十分出色的材料。
比如CHSN01超級鋼,在超低溫的極端環境下,它的強韌性就是獨一檔的存在。
還有自主研發的鎢銅合金材料,熱負荷能力也是表現非凡,能達到每平方米20兆瓦。
然而!
這些在某個單獨領域表現卓越的材料,真正複合成核聚變反應裝置的材料時,卻因為某些方面的欠缺,讓它本來的特性喪失,最終無法發揮出應有的效果。
簡單來說,它無法找到這些材料融合在一起的相性,讓它們各自發揮自己的優點,互相彌補缺點。
錢宏遠揉了揉眉頭,合上實驗報告。
“再試試其他方案吧,總會有找到它們平衡的那一天!”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