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晶粒細化之後,它至少能透過兩種機制,來提升抗高溫蠕變能力。”
“其一是阻礙晶界滑移。”
“就以李工的鎢基複合材料為例子。”
“在超高溫下,純鎢的蠕變以晶界滑移為主,但是細化之後晶粒使晶界接觸面積變大,相鄰晶粒間的位錯賽積效應增強,晶界滑移啟用,能從純鎢的380kJ/mol,提升至複合材料的450kJ/mol。”
“1200攝氏度的超高溫的蠕變速率,更是從1.2×10⁻⁸s⁻¹,降至3.5×10⁻⁹s⁻¹,整整降低了百分之七十左右。”
“另外一個方面就是抑制空洞形核與長大。”
“細化晶粒的晶界可作為空位捕獲陷阱,使空位團簇尺寸控制在5-10nm,避免空洞連通導致的晶間開裂。”
曹啟東眉頭緊鎖,顯然對於他這種沒有這方面基礎和經驗的‘外行人’
來說,一下子接受這麼深奧的知識,多少還是有點兒難度。
“嘶~你講的每句話我都能聽懂,但是結合起來理解的話,就感覺雲裡霧裡的。”
曹啟東撓撓頭,腦袋裡像是生成了一團迷霧,無法窺見其中的真相。
李陽笑著說道。
“曹教授,你不理解是很正常的情況。”
“像這種偏深度專業的理論知識,別說是像你這樣沒有系統學習過的新手,就是有好幾年實操經驗的研究員,想要一下子弄明白,也是很有難度的。”
材料學的一個很明顯的不同就是,需要研究員對諸多材料的特性,如熔點、密度、分子抗性等,都要有非常細緻的瞭解。
不說背的滾瓜爛熟,至少要熟記於心,每每提到某種材料的時候,一些資料要脫口而出,且知道它的部分常規物理特性。
而單單是這一點兒,就需要無數日夜的經驗積累,還有不知多少歲月的學習。
曹啟東沒有學過,上來就聽錢宏遠講解這麼深奧的知識,不理解也很正常。
如果對方一聽就懂,那就很有必要邀請他加入團隊,一同為後續的實驗做貢獻了。
畢竟,一聽就懂,妥妥研究核聚變材料的先天聖體啊!
李陽這樣一安慰,曹啟東的心情頓時好了不少。
不過,他眼神一凝,看著李陽,又想到了什麼。
“李工,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你似乎接觸核聚變材料也不長時間吧?”
錢宏遠這時也看向李陽。
“是啊,據我所知,李工接觸這個領域,最多也才兩三年。”
“按照我們這一行諸多研究員的情況來看,兩三的時間才堪堪入門。”
“但李工你……”
兩人眼神古怪的看著對方。
剛才李陽還勸慰曹啟東,新人不懂是正常現象。
可李陽算起來,同樣也是新人啊!
別人進入這個行業兩三年時間,還在苦苦背誦各種基礎理論知識,做一些簡單的實驗工作。
李陽倒好,直接略過這些步驟,上來就整出了一款複合材料。
果然!
天才和普通人之間,是一條可望而不可及的天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