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反派:我給帝姬當筆友

第91章 降維打擊

張文遠心說好啊,你終於不再糾結勾股定理了,開始玩二元一次方程了啊,不過這還是太小兒科了啊,能不能來一道微積分?

鞏庭芝不會讀心術,讀不懂他的心聲,也不知道什麼是微積分,此時的他早已被張文遠的捷才驚呆了,臉上也沒有絲毫傲氣了,取而代之的則是嘖嘖稱奇,“哇,你算得好快啊,不知是如何算出來的?”

張文遠微笑道,“簡單,列個方程式就算出來了!”

鞏庭芝瞪大了眼睛,“哦,方程式,你還會方程術?”

張文遠不知道什麼是“方程術”,但猜測大概是古代的數學家們研究出來的方程式,笑道,“剛好學過,不過我的解法和你們的解法可能有所不同!”

“哦,我倒要看看你是如何解法?”鞏庭芝起了好勝心就一發不可收拾了,連自己的獨有傲氣都不管不顧了,轉身吩咐自己書童道,“舒慰,快去拿紙筆來,我要向張先生學習方程術!”

叫舒慰的書童連忙拿了一支毛筆和一張紙過來,鞏庭芝接過來轉交給張文遠,十分誠懇地說道,“還請求之兄寫出來一觀。”

張文遠也懶得設X、Y了,直接用“雉”和“兔”作為為代號,很快就列了兩個等式,“這是加號、這是等號,因此這個算式就是這樣的。”

張文遠一邊書寫一邊解釋,“這是乘號和減號,把上面等式整體乘以2,再左右同時相減,雉被抵消了,就只剩下‘2兔’了,2兔等於24,那1兔就是12。既然兔為12只,雉自然就是23只了。”

他這一套演算法放在後世連初中生都哄不住,但在千年前的宋朝卻是絕學,不僅鞏庭芝看傻眼了,連原先不屑一顧的梁端都看得目瞪口呆,半晌才說道,“求之啊,在下先前只以為你妙解音律,不曾想你在算學上也如此精進,當真是佩服,佩服啊!”

張文遠淡淡地笑了笑,心說來而不往非禮也,看我的,“有一個水池,上面有一進水管,六個時辰可以把水注滿;下面有一根排水管,九個時辰可以把水排空,若同時開啟進水管和出水管,請問需要多少時辰把水池注滿?”

鞏庭芝還沒答話,梁端就忍不住笑了,“求之啊,何人如此無聊?”

張文遠本來準備給他們來一道高數題的,但又怕打擊了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就只出了一道小學六年級的分數加減法的題來開個玩笑。見梁端這麼問就煞有介事地說,“有啊,我就有這麼無聊啊!我家有個魚池,半月就要換一次水,否則魚就會死。但魚池頗大,魚又須臾不能離開水,因此只能在上面裝一根進水管,在下面裝一根排水管,同時開著,用不了多久就可以把水換一遍了。”

梁端若有所思地哦了一聲,看了一眼鞏庭芝,見他已經陷入了沉思,就悄悄地朝他使了個眼色,心說幹得漂亮。張文遠被這小子煩得不行了,索性又補了一刀,“我這裡還有一題。說——有一片青草地,假設每天都長出同等數量的青草,這片青草可供27頭牛吃6天,或者供23頭牛吃9天,請問這片草地可供21頭牛吃多少天?”

這是公務員考試裡常出的“牛吃草問題”,雖然哄不到後世的人,但對於沒見過的人來說還是很有難度的。果然,此題一出不僅鞏庭芝不說話了,連其他人都陷入了沉思。

正在玩鬧的其他人見二人帶了一個白丁打扮的人上來,本來準備等他們做自我介紹的,但卻等來了兩道降維打擊的算學題。這幫人養尊處優慣了,總覺得高人一等,剛開始絲毫不把這兩道題放在眼裡,但琢磨了一會兒覺得不對勁了卻已經停不下來了,只得越陷越深。

亭子裡的人全都陷入了思考之中,有冥思苦想的,有虛空比劃的額,還有有人讓書童拿來紙筆親自演算,可惜古人偏科得很,他們從小到大隻學儒學,對算學只是淺嘗輒止,遇到這種燒腦的問題根本算不出來。

堅持了一會兒,終於有人忍不住扔下了筆,一個留著一臉大鬍子、長得頗為高大壯實計程車子不屑地說道,“我等今日相聚在此,乃是研究詩詞,以文會友,可不是來研究算學的,梁十五郎,你跑題了啊!”

張文遠看著那貨得意洋洋的眼神,又看了梁端一眼,心說既然你們開的是詩詞研討會,讓我來幹什麼啊,當觀眾嘛,小五子,我哪裡得罪你了嗎?

梁端見那大鬍子指責自己,無所謂地笑了笑,正色道,“郭四哥,我等學習四書五經不過是為了應付科舉,他日踏入官場還得會些經世致用之學才行,否則就是不明,人既不明,終將被胥吏所乘、貽笑大方啊。”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