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嬸兒,我就先過去了。”
李綵鳳和陳有仁趕忙起身相送。
唯有陳雪梅站在角落,目光追隨著高大山遠去的背影,眼底藏著化不開的柔情。
等高大山走遠,陳青山轉過身來:“娘,給我裝一套被子,我帶去護林點去。”
李綵鳳卻站在原地沒動,猶豫再三才開口:“青山,要不娘跟你一塊兒去吧,你一個人住娘不放心啊。”
“娘,我都多大了,還不放心吶。”陳青山哭笑不得。
李綵鳳咬了咬嘴唇,又換了個說法:“那你看這樣行不?下次媒婆過來,你就好歹去看看人家姑娘。”
“你要是結了婚,身邊有個媳婦,娘也不擔心這些了啊。”
陳青山一聽頭都大了。
他之所以下定決心搬去護林點住,首要目標自然是養殖和打獵方便。
但其次,也是為了躲清閒。
因為這些天,上門的媒婆幾乎踏破了門檻,陳青山一天甚至能被三個媒婆同時找上門。
但陳青山向來只曉得打獵打獵再打獵,於美色並不十分要緊。
更沒有心思談婚論嫁,所以躲到山林子裡,避那群媒婆遠點。
如今娘當著自己面又提,他也只能隨口敷衍:“下次一定,下次一定!”
說罷,便背起行囊一溜煙的就跑了,生怕母親再追問。
路過田埂時,還能看到不遠處集體開荒的眾人,個個幹勁兒十足。
他沿著山路往上走,過去的小路早被齊腰深的灌木叢吞沒。
這裡以前是有路的,但三年前趙德貴當大隊長時撤了守山人。
長時間沒人踩,路自然也就沒了,又得重新蹚。
陳青山用獵刀砍了半刻鐘,才終於到達目的地。
護林點就在西山林口的凹地。
四周有三棵合抱粗的紅松立在屋前,樹幹上還釘著塊——“紅松屯護林點”。
陳青山繞著四周轉了一圈,隨後來到門前。
木門的銅鎖掛著新纏的鐵絲,正是高大山說的“加固過的”。
陳青山插入鑰匙一轉,門便開了。
屋內比想象中寬敞。
五架樑的土坯房被民兵隊收拾得乾乾淨淨。
靠東牆是盤半人高的土炕,炕蓆也是新換葦編的。
西牆則釘著兩排木架,前任守山人留下的獸夾、套索整整齊齊碼著,牆角還立著把生鏽的獵槍——不過槍管早被卸掉,只留個空殼充數。
而當陳青山看到灶臺時,卻是眼睛一亮。
只見灶膛裡塞著曬乾的玉米秸稈、旁邊還放著兩捆乾柴——定是高大山特意留的。
陳青山笑了笑,點燃了土炕,隨後抖開藍花被子鋪在炕上。
隨著溫度漸漸升上來,這冷清的屋子瞬間有了暖意。
居住的問題收拾妥當,陳青山便開始拎著鐵鍬去屋後找豬圈的位置。
靠山根有塊向陽的坡地,無疑是一塊風水寶地——就決定是這兒了。
他先是清掃雜物,隨後砍了幾捆碗口粗的樺木,用藤條捆成柵欄,一個豬圈很快就成型了。
忙完這一切,陳青山摸了把額頭——竟然都出汗了。
與此同時,他也才注意到太陽正掛,已經到了正中午吃飯時間了。
果然幹活的時間就是過得快,不知不覺便流逝了。
肚子適時發出一陣咕嚕嚕的聲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