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周玉繩,老夫瞭解的很,他若掌權秉政,對你來說並不是什麼好事,還是去東宮的好。”
“背靠太子,駿甫也可以有一番作為。”
凌義渠一臉震驚到:“陛下會將軍機處提到內閣之上?”
“當初內閣是怎麼凌駕在六部之上的?”
溫體仁不答反問。
凌義渠也是飽讀詩書,對國朝的歷史自是清楚得很,略一思忖便輕輕點了點頭。
溫體仁笑道:“今上對太子可是看中得很,駿甫當好生輔佐太子才是。”
“下官謹遵首輔教誨。”
“時候不早,駿甫就先回去吧。”
“下官告退。”
凌義渠離開後,溫體仁也是長長地鬆了口氣。
一直侍立在旁的溫儼,這才開口問道:“父親,您剛才所說可是真的?”
溫體仁轉頭看向自己的長子,笑問道:“你覺得呢?”
溫儼搖了搖頭道:“兒子猜不透。”
“哈哈,且看吧。”
“以當今陛下的威勢,定會效仿太祖成祖,將所有的權力,都握在自己的手裡。”
“內閣已經成了皇權的絆腳石,改制勢在必行。”
“那您……?”
“老夫自崇禎元年任首輔以來,已經七個春秋,大明中興,也有老夫一份功勞,將來的史書上定會有老夫一席之地,這就夠了。”
“至於以後,那和老夫有何關係?”
“一切留給後來人吧。”
說到這裡,溫體仁又看了眼自己的長子,面色一肅道:“你就好生待在科學院。”
“那方以智不是和你關係不錯嘛?”
“你將來的仕途,或許會落在他的身上。”
溫儼若有所思道:“太子最近倒是經常和方密之在一起。”
溫體仁站起身,感慨道:“將來的帝師嘛。”
“還有那王夫之,也是不容小覷。”
“兒子記下了。”
“去吧,早些歇息,明日就回學院。”
“兒告退。”
父子倆各自散去後,溫體仁也回到自己的書房。
翌日,朱由檢就看到了溫體仁舉薦凌義渠的題本。
“大伴,昨日夜間,首輔和周延儒見過了?”
“回皇爺,見過了,但談的什麼,東廠的人並未偵緝到。”
王承恩一臉愧色。
朱由檢擺了擺手道:“無妨,此二人都是聰明人,知道什麼話該說,什麼話不該說。”
“好了,這份題本,你拿回司禮監用印。”
“另外,再給首輔長子加一個左春坊司諫的官職,以示恩寵。”
“臣遵旨。”
得到朱由檢的批覆後,文華殿內的溫體仁,算是徹底的放下心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