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陰縣頗亂,韃子自薊縣入關,一路廝殺略盡,速度奇快抵達京師,各地勤王。
青州府同東昌府率博地總兵率三千兵卒勤王增兵,這三千兵卒來自各府州縣軍戶徵調,縣衙出糧徵人,每縣必須出三百人。
一時間各縣軍戶惶恐欲絕,這可是面對韃子。
大部分軍戶趁機逃脫軍籍,或花錢賄賂官員將名額轉死囚或流民,騙其參軍,導致這三千勤王兵一半五十多歲的老邁不堪的老兵卒,一半手無縛雞之力惶恐驚慌的流民,還沒有抵達京師,就已經有人落荒而逃。
但王城已無人管,因為勤王兵叛逃的太多,還沒有見到韃子已經逃走了近萬人,導致河北一代愈發氾濫,匪患佔據山頭,襲擾民間。
昔日蒙陰縣匪患皆除,如今匪患再次密佈。
再加上城內王趙錢三家老家主慘死,知縣馬爄只感覺惶恐不安,昔日他也讀聖賢書,參加殿試時得見龍顏,有著忠君報國的理想,直到縉紳潛意識威脅,利益拉攏,家人勸說妥協,他開始逐漸背叛理想,忘記初心。
最終一而再三的膽怯惶恐,馬爄甚至羨慕前縣丞趙蓐,如今他去了青州府,想必該府更安全,不像自己被架在火爐炙烤。
“縣丞何時歸?”馬爄煩躁不安躲在縣丞府邸,詢問落石村走出的民衛。
民衛和其他人碰到官老爺畏懼神情不一樣,民為雖一臉田地勞動之姿,但面對知縣和各大家族他淡淡回應:“縣丞今日歸,他督察了沂縣城牆,陳良官道,防止韃子有肆虐之姿。”
聽此處知縣馬爄倒鬆了口氣,他對韃子印象極差,甚至近乎恐懼,大明曆年間,除張居正時期戚繼光能真正震懾韃虜,從永樂年間後全是敗多勝少,尤其是韃子吃人嗜血,對書生長大的馬爄來說,韃子和海面小島賊人一樣,都是兇獸之體。
實在是滲人的很,他可不想直面。
其餘幾家新家主走上前,惡狠狠踹倒民衛:“縣丞養的一條狗罷了,面對吾等,也敢抬頭看。”
“當真不知死活。”
民衛被踹倒之後並未憤怒,而是默默碰到身後短刀,眯著眼許久起身,鞠躬作揖:“是小子無禮,諸位大人莫要怪罪。”
其餘諸人繼續等待,有王家新家主不耐煩扔著茶杯,煩躁敲打桌椅。
魏昶君入城時,洛水老道派出夜不收陰隊前來稟報。
“王,趙,錢,劉,陳,南,三家思索,若韃子真前來,就將交付朝廷的賦稅擷取,一半支付韃子讓其尋他地掠奪,一半他們瓜分,同時趁機讓韃子殺一批流民,將罪名按在縣丞身上。”
“此事頗縝密,他們欲逼迫或誘縣丞則日出城安撫莒州官道逃來的陝西延按流民,而後趁機聯絡肆虐韃子下手,此乃他們商議計策。”
“要麼縣丞死於韃子,要麼死於大明廷秋後算賬。”
陰隊稟報,一絲不苟,他將臥底人名單姓名一一告知,洛水手段極強,他早就買通了舞女歌姬和一切底層人士,任何只有有一絲反抗之心的人都被洛水喚醒,這些人才趁機獲取訊息。
這些人,從未被各大家族重視過,他們出身卑微,奴籍傳承,似一生都是玩物卑微,在大家族面前如犬吠一樣,但這些人也有自尊,也要尊嚴,為此願付出一切。
魏昶君點頭,他拍了拍陰隊衛肩膀,這是昔日逃難的流民,歷經層層選拔,接受啟蒙部思想教育成為夜不收陰隊,他興奮至極。
王旗在身後皺眉,殺意看著這座城:“里長,此地太惡,索性殺盡。”
於王旗而言,此地貪慾之人太多,充滿算計,他最厭惡算計,大明文人總是這樣,縉紳和官吏勾結,手段頗狠,這對付里長手段無比惡毒,若是不提前知道,直接就中招。
自永樂年間于謙這般死之後,歷代大明有所作為的臣子都是這般死,哪怕如戚繼光又如何,手下兵卒於校場發餉銀被算計殺害。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