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窮黃凋敝,匪患次滅彼起之姿,洪承疇開始對流寇張獻忠李自成之流在崇禎二年末進行圍剿追殺,看似殺了不少,但最終將流寇驅趕到了河南,山西,山東,於是流寇大軍在崇禎三年開始東南西北互相馳騁。
流寇從地方性問題變成全國流寇肆虐,這便是——流寇主義。
崇禎三年才是天下大亂的徵兆。
想到此處時,魏昶君嘆然,此局對大明朝來說,實屬無解。
皇帝缺錢,無法賑災。
百姓缺糧,只能造反。
權貴縉紳勾結趁機兼併,韃子趁機窺探,宛如毒蛇找機會出擊。
大明藩王,冷眼旁觀。
相當於所有人都在看戲,唯獨百姓在苦苦掙扎。
可謂是絕路。
魏昶君思索時便騎馬來到陳良鎮堡前,陳鐵唳在此訓練巡山輕騎,如今每一名輕騎兵卒都披上了紅色披風,騎馬衝鋒起來,宛如紅色勁火,其聲獵獵,甚是浩蕩。
“里長!”一百巡山輕騎兵卒紛紛抱拳行禮。
“里長。”啟蒙部,楚意,南道嬴,保庵錄率領幾十新生行禮。
“啟蒙部如今訓練啟蒙師約莫百人,大約於明年三月即可開始分配各軍,思想啟蒙,教導兵卒。”保庵錄遞交訓練成果和名單。
訓練都按照魏昶君指導,這些人將真正是明朝版的參謀,深入基層,配合基層官員以參謀身份指導幫助,讓紅袍軍衛成為第一支脫離古代封建形式的軍隊。
魏昶君點頭:“善。”
他思索,在解決完韃子危機之後,就該和現代正式討論關於政體建設。
現在自己軍隊文臣部等很分散,沒有官銜,等級,名號。
崇禎三年初旬,政體必須建立。
隨後魏昶君和眾人登上堡墩闕門,左右闕門架設兩門洛水從青州艱難購置而來的紅夷大炮。
洛水拍打紅夷大炮,感嘆:“里長請看,此夫西洋炮者,乃香山澳西夷之所造也。其制巧妙,且銅鐵極其煆煉,大小相稱,厚薄得宜,鐀眼有方,無一不善,其制火藥之法更極其工,而放炮之人皆慣習之士。”
“正可炮分三號——壹號者長一丈,炮口稍昂,能至十六里。貳號者長八尺,炮口稍昂,能至十二里。叄號者長六尺,炮口稍昂,能至八里。此號可用之行陣,皆能一斃多命,賊聞無不膽寒,亙古以來未嘗有此最上之器,有志疆場者宜熟籌之。”
洛水感嘆,這還是兩門三千五百磅,29口徑的最小紅夷大炮,但哪怕如此也散發著熱武器時代轟鳴之氣。
“此乃炮彈之法,分硝六斛,磺十二兩,炭一斛四兩。又方硝一斛,磺夏月二兩冬月二兩二錢,炭三兩七錢。俱照後方製法制搗萬餘槌者為妙。”洛水講炮彈要領。
魏昶君撫摸炮身,兩門小口徑紅夷大炮,一百紅袍火繩槍軍,一百巡山輕騎,五百紅袍軍衛,一座陳良鄉堡墩,還有沂山鐵軍,夜不收等未曾調動。
就等待韃子前來,野戰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