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我的金手指是現代大國

第65章 民心已有

紅袍衛軍,南洛濟世義軍則在玉皇廟鎮校場訓練,夜不收隱於南洛鎮,所以表面來看,魏昶君彷佛只有五十鐵騎和若干隨從。

“入堡。”魏昶君帶路,身後眾人興奮,目光炙熱看著四周,緩緩進入堡門,而後掃視四周。

書生楚意第一時間被鎮中筆直整齊的道路所驚歎,村栽有樹苗,鬱鬱蔥蔥,道路毫無坑坑窪窪,小鎮儘管多土屋,但有著一種璀璨生機感,家家戶戶院子前都在種著糧食。

村後更是一幕幕田園風光,狗豬而鳴,雞鴨成群,魚游水渠,兩側一排排上等田地排列整齊。

楚意甚至沒看到當地縉紳和地主的豪宅,他疑惑:“此地無威望縉紳嗎,琅琊古地多文官。”

“並無,他們避災離開,這裡只有百姓。”魏昶君看著四周。

實際上縉紳都被殺乾淨了,房屋都被推倒當了城牆基建材料,土地也被分給了流民安家落戶。

“水渠成群,蓄水滔滔,無畏乾旱之災,治理甚善。”張岱在看著各處水渠,他感嘆無比。

他多去北地,見慣了乾涸之災。

如今看到這不過一處小鎮,水渠就四通八達,可見里長之用心良苦。

書生保庵錄則是看著村民,大多數村民雖衣衫破舊,但整整齊齊,大部分穿著棉襖,和一路上碰到的那些貧寒畏畏縮縮,一臉愁苦之相的百姓渾然無同,這些百姓充滿生機。

“這才是大明朝鄉村該有的樣子。”保庵錄沉默,而後他對魏昶君行禮:“魏兄實乃大才。”

狗兒乞丐一行人留在了陳良鎮安家落戶,分田地和糧食。

馬匹被送到了玉皇廟鎮,王旗則是率領選出的少年進入夜不收校場開始訓練。

魏昶君,張岱,四書生,巡山輕騎一行人抵達南洛鎮。

當抵達時煙霧成群,浩浩蕩蕩直入青天。

昔日的校場徹底成為土豆粉晾曬之地,一片一片大鐵鍋沸水煮著粉條,而後籮筐控水,放入木架筐子上開始風吹晾曬,一把一把曬得水分幾無的粉條被藤繩捆住,裝入倉房。

數百口大黑鍋,作坊長柳小二擦拭汗水,檢查粉條質量,他看到魏里長來襲,直接就要叩首,但被魏昶君阻止。

“里長,恭喜您魚躍龍門,奪得甲榜,成為秀才,如今作坊每日可產粉條三千斤,庫房光粉條堆積就超過五萬斤粉條。”

“如今家家戶戶囤積粉條,光每戶人家的粉條足夠吃兩年。”

柳小二興奮稟報,他從陝地逃亡,實在是被餓怕了,所以當成為作坊長後,他率領南洛鎮守田隸,不分晝夜的開始加工粉條,備荒防止飢寒。

“善!”魏昶君讚許。

崇禎三年後,整個大明朝都缺糧食,災荒的之地百姓吃人都是常態。

“這是土豆所製作的粉條?當真奇特,晶瑩剔透,甚美。”張岱捏起粉條,品嚐了一小段。

其他書生恍惚無比,以往他們沉浸聖賢書,只知道治理大國,教育民眾。

現在親自看到陳良鎮,南洛鎮之後,這幾人才知道真正要做什麼,為百姓謀取幸福並非簡單說說,而是一點一滴的要去做,這是聖賢書從未告訴過的。

楚意,保庵錄等人怔住許久,他們第一次找到生平寒窗苦讀數年的意義,那便是為百姓謀福!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