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我的金手指是現代大國

第18章 崇禎元年的寒冬

崇禎元年十二月,冬災,人畜白,地裂,淮河封,行人過,骨於野。

明史紀事本末崇禎元年一句話落在眼前,像是畫卷鋪開,魏昶君才知道什麼叫冬災,從發了棉衣之後,每家每戶每天只出一個人外出除雪,伺候土豆種子,幫扶村老,至於沒有棉衣的人根本不敢出去,太冷了。

家家戶戶只有在午夜時才點燃柴火,全家圍繞柴火而睡,白天冷也不捨得點劈柴,因為柴火緊缺。

怕是零下二十度了,現代的臨沂一代什麼時候這麼冷過.....魏昶君蜷縮著身子,裹緊棉衣,但他還是感覺無孔不入的風撕裂肌膚,颳得生疼。

要知道青州隸屬於平原之地,少數山區,往年見最多零下五攝氏度,而現在剛入冬不久,十二月初晚上就達到了零下二十度。

像是河北,陝西,山西,邊陲等地更是溫度驟降。

頂著風魏昶君在道觀訓練民衛,道觀有一處火爐在叮噹打鐵,一些廢棄農具熔鍊鐵水,熬煉雜質,重新打成梭鏢,長柄兩邊有刃的尖刀便是梭鏢,安在桑木棍上,形成梭鏢槍,類似長槍一樣,適合尖銳捅人,群體作戰。

三十名民衛人手一把兩米長梭鏢槍,每天只訓練突刺。

“刺!”魏昶君在前,持槍前刺。

轟——三十人同時突刺,梭鏢兇戾傳出破空聲。

“刺!”

轟——刺聲不斷,在這嚴寒季節,民衛熱的脫去棉襖,每訓練一個時辰可飲紅糖米湯一大碗,保障民衛熱量供應,晚還有肉絲粥一大碗保證能量供應。

“反覆突刺,三十人分為三隊,一隊先刺,二隊再刺,三隊而刺,一二三反覆衝前,絡繹不絕,不斷前刺!”這是魏昶君制定最簡單的戰術。

屬於推進突刺。

一隊用盡力量長矛突刺,然後退後,二隊積攢力量突刺,退後,三隊突刺,退後。之後一隊再次突刺,反覆如此,隊伍不斷突刺前進,敵人所面對的是一波一波的梭鏢陣。

古羅馬王朝作戰切割敵人時也會用這種突刺戰術,強行切割敵人陣容,一波一波的突刺壓榨敵人無法喘息,被迫陣容潰散。

但該陣容也有很大缺點,需兵卒悍勇,死不旋踵,不然一旦有人潰敗,陣容瓦解,敵人會趁機攻來,整體潰散。

但目前對付一些土匪流寇,足矣。

“繼續三隊突刺,接下來村子是否苟存,你們的兄長,祖母祖父,母親父親是否存活便看爾等。”

魏昶君訓話,隊伍愈發狠厲,在場青壯年民衛都知道,一旦村子保不住,全家都活不了,訓練愈發刻苦。

洛水老道讚許看著:“若訓兵一年,這三十人可抵三百人。”

“怕是沒有一年時間給我訓練。”魏昶君搖頭,他指著陝西一代方向:“陝西變,流寇成群,肆虐中原。”

“各路兵卒更是一路洗劫百姓,豪門大族趁機掠奪百姓。”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