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我的金手指是現代大國

第21章 民心已聚

崇禎元年十二月末,魏昶君瘦了一圈,日夜督促勞工費力他也健碩了許多,村前堡壘圍牆已然有了一公里長。這段時日內,每家每戶輪流穿棉衣敲打石頭,鑿成一塊塊石頭,混入三合土將石塊砌成圍牆,墩臺,就連四歲以上的小孩都拿著小錘敲敲打打,手指都有了老繭。

從老弱病殘到青年壯力,就連自持身份的族老都敲打石頭,只為了更快讓村堡成型。

十二月末終於有了初步規模,一道一公里長的粗糙的圍牆出現,圍牆上是各種木刺,竹刺,敵人如果想要翻牆而過,首先面對一個大上坡,上坡這一路上有各種冰塊,攀爬艱難,時不時劃到,在碎冰中還有一個個鋒銳小石頭把人劃破,圍牆上手持梭鏢的民衛,面對企圖爬牆的人猛然梭鏢。

現在便是在訓練。

“敵人若來襲,需沉著冷靜,握緊梭鏢槍,對準敵人脖頸等薄弱處,自上而下,蓄勢一擊。”魏昶君手持梭鏢,進行演示。

只見他猛然轉身,力量兇疾,梭鏢猛然朝著圍牆刺去,破空聲起。

“訓練,反覆訓練,只只練習圍牆突刺。”魏昶君下令。

簡陋還沒有完工的圍牆上,三十名民衛開始反覆訓練,頂著寒風,一次次揮舞梭鏢,不曾停歇。

至於其他村民還在忙碌墩臺,東堡門建造。

冬季建造太過艱難,很多基建材料都是拆了村子廢棄木屋,虞家一些房屋都被拆了幾間。

洛水老道忍著心疼將南洛真龍觀圍牆拆了,除了主殿之外其他房屋全拆了,神像都堆積院外,這讓很多村民不理解。

魏昶君感嘆,這老道士要效仿姚廣孝扶持朱棣,真是不惜一切了。

在這種全村人晝夜不停,到處拆房建堡的工程中,村堡才在十二月底正式成型。

這是崇禎元年十二月最後一日,這一日之後進入崇禎二年。

跨年之日。

魏昶君踱步在村堡坡前,看著一公里蔓延的圍牆,風雪已然落滿圍牆,牆體石塊堆積,厚度達到了半尺,披甲戰馬撞上去圍牆都不會倒塌。

至於墩臺高於圍牆,像是哨塔觀望臺一樣,可放投石器或弓手聚集,能觀望敵情。

東堡門是村子入口,閘門長寬皆一尺,魏昶君按照明史一尺3.3m為單位,可想而知入戶門之大,木門是道觀門,虞家門,廢棄村民門拼接而成,巨大厚重,開門都需要八個人同時開。

至於進村要挖的上坡也挖的差不多了,坑坑窪窪,如今注水下雪之後,魏昶君踩在上面都小心翼翼,這是一個三十七度的上坡,上坡持續接近290米,上坡處有著一個個水坑,溝壑,滑冰,碎石。

一旦摔倒人很容易直接滑下去,被各種碎石劃破面板,被碎石撞到頭顱,危險至極。

光一個上坡就足夠流寇感到絕望了,更何況村堡。

洛水老道感嘆:“不枉費我拆掉道觀,建造該堡,若是一百人守村,足已抵擋數千流寇,這還只是一個村子堡墩,難以想象更大鄉堡,城堡,邊陲重鎮堡....是何等規模。”

魏昶君也有感嘆,在現代時他看著攻城戰並無感覺,但真正開始從零基礎建造一條防禦線,指揮防守,思考地形,他才真正知道冷兵器時代攻城和建城是何等驚豔。

這幾乎匯聚了戰爭學最高學術。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