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我的金手指是現代大國

第46章 真正的手下

現代24年5月末。

西安歷史研究所派遣多支考古隊伍於蒙陰舊址考古,“南明古人”丘,蒙陰古名人錄,墓刻實錄,墳丘傳,明道文化研究大清版本書等多書搜尋,最終在一片古籍找到記載。

該古籍主人是沂縣流民,叫左胮,卒於崇禎五年,崇禎二年沂縣民亂,山民,匪患衝擊縣衙,知縣縣丞主簿死,遂逃南洛鎮,里長善,庇佑分田,吾苟存,幸甚,賦稅免,青山可期。

穿越者後盾組長雷請議感嘆看著該文字:“竟沒有想到,能看到穿越者所救濟的生民資料。”

“這愈發說明穿越者開始在歷史有了烙印,不再是虛幻一影,不再是普通人,而是真正能夠帶著大命運之人,改變他人命定之人。”穿越者記錄小組組長陳科感嘆。

這半年以來,他們於西安歷史研究所枕戈待旦,聯合多個官方部門,終於讓穿越者有了一定規模化了。

現在才算是歷史小人物之一,雖然毫無大名氣,但起碼能亂兩個縣,這已經有了立足基礎底盤了。

“穿越者目前需要鞏固四鎮,培養新兵卒,於陳良鎮要道建設鄉堡,退可守,進可直拿沂縣。”

“魏昶君目前資源有豬仔,土豆,將農業生產部實踐部綜合整理的土豆粉條製作工藝,鄉堡建設步驟交給他。”

雷請議下令,現在在《大明事感錄》後半本書上書寫的人乃是明史教授顧成,他以簡潔明瞭古文形式書寫。

——日子開始好起來了。

但天氣依舊惡劣。

崇禎二年六月,洞庭湖冰融,天寒,陝流民多死,屍覆灀。

黃河風寒,堤口裂,民避黃河口。

其北方各地雖然到了六月了,但依舊天氣不好,時不時偶爾還會下雪,至於內蒙古諸部更是飄雪不斷,這也是為什麼韃子十月入關。

韃子和蒙古諸部也面臨惡劣襲擾,物資貧乏,所以北下掠奪人口牛羊牲畜。

陳良鎮,此鎮是蒙陰縣最外圍鎮,出鎮便是沂水縣,這裡遭遇流寇多次掠奪,如今殘破凋敝。

莫柱竣率三十民衛矗立,該鎮百姓九十七戶,人口三百七十人,逃亡山民有八十七戶,人數為二百四十人,總共近六百多人站在鎮前,有孩子在寒風瑟瑟發抖,蜷縮著小手。

“點火熬粥,年歲五歲之下,耋耄之年老者,各發一棉襖十斤糙米。”魏昶君掃視全場,這一刻很多人安靜。

魏昶君把自己身上洗的發白,乾乾淨淨的灰棉襖脫下,他直接給一個凍得小臉發白的孩子套上,很多山民怔住,似乎難以想象有大老爺會這麼做?

會把自己的衣服給一些髒兮兮的稚子?

小孩子父母直接跪在地上磕頭,魏昶君攙扶起,他看著面色愁苦,一路上顛沛流離的百姓,他聲音平靜,但充滿力量:“諸民勿慌,我乃此地裡長,管轄四鎮,此地地主遭匪患掠奪,那之前債務和一切土地租賃概不可認,無論本村還是流民,皆分田分糧,我會借給諸位土豆種子,秋收還我五成。”

“以後這裡還會修建一座鄉堡,抵禦匪患流寇。”魏昶君一一規劃,在場村民毫無光亮的眼瞳忽然有了一絲光芒,有些人眼神逐漸亮起,目光炯炯。

場上米粥熱氣熬著,流民和村民排隊領著米粥,洛水老道開始登記造冊,記錄每戶流民的戶帖身份,同時分房屋,之前地主的空房子全部分成一塊一塊。

以至於陳良鎮鄉老抱拳走來:“里長,這是地主趙員外房屋,我們有什麼資格住呢,唯里長可住。”

魏昶君頭也沒回:“吾里長庇護鄉民,而不是吸血鄉民。”

說完他騎馬奔騰,前往玉皇廟鎮,年邁拄著柺杖的鄉老看了許久才喃喃道:“莫不是此地出聖人了。”

“許多年未曾看到這般品格了。”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