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現代歸來的朱元璋

第63章 咱見過最好的盛世

大明要亡了?!

朱元璋說出來話,瞬間就給幾個兒子來了一個暴擊。

將朱標,朱棡,朱棣幾人都給整的腦袋嗡的一聲響。

大明亡了的這事,他們從來沒有想過。

畢竟大明才剛剛建立了八年,正是兵強馬壯,蒸蒸日上的大好光景。

雖也有著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整體上還是很不錯的。

結果現在,他們卻聽到了大明要亡了的話!

而且,說這話的人,還是親手締造了大明的自己父皇!這一刻,所承受的衝擊力有多大,可想而知!!唯有秦王朱樉,一臉淡然,完全不受自己父皇,這驚天言語的影響。

任誰看到,都要誇讚一聲秦王殿下好氣度,好定力。

“父皇,這……我大明怎麼可能會亡?”

目瞪口呆了一會兒的朱標,忍不住望著朱元璋詢問,神色顯得不太自然。

哪怕最近一段兒時間,他已經從自己父皇口中,聽到了不少驚人的虎狼之詞。

但這個時候,還是再一次被自己父皇的話給驚到了。

朱棡,朱棣也都紛紛將目光,投向他們的父皇。

等著聽接下來的話。

“啥?咱大明要亡了?!”

也是在這個時候,秦王朱樉方才一臉震驚的說出了這話。

引得朱元璋,朱標朱棣幾人,忍不住看了他一眼。

“怎麼不可能亡?歷來就沒有不亡國的王朝。

從秦到宋,這中間多少王朝都消亡了,不然也不可能有咱們大明出現。

咱大明,今後也必然會消亡。

而且,若是不加以改變,撐死也不過存在兩百多年。”

朱元璋決定給自己幾個兒子,好好上一課,灌輸一些自己在現代學到的知識,並增加一些他們的危機感。

“這……不可能吧?最多才兩百多年?

連三百年都達不到?

這也太短了吧?

咱們大明怎麼不得存在個五六百年?”

朱棣禁不住驚訝出聲。

朱元璋搖頭:“兩百多年已經不短了,三百年是一個坎,目前為止,所有的王朝都沒有邁過這個坎。”

朱棣像是聽到了什麼難以置信的事情一般,立刻就開始在心裡計算各個王朝存在的時間。

再然後……

他撓撓頭,望著朱標求助道:“大哥,那個……父皇說的對嗎?”

大本堂學習的東西,他還沒有結束學業,就大多都還給先生們了。

讓他來算各個朝代存在的時間,是真的難為他了。

朱元璋忍不住又看了老四一眼。

這個表現,果然很老四。

讓他去讀書,他非要去餵豬。

但凡好好學學,也不至於在今後,弄個永樂當年號。

這年號是當年造反的方臘用過的,那些提議老四用永樂當年號的人,是個什麼居心可想而知。

這就在暗戳戳的說,老四這傢伙起兵造反,奪了侄子江山,是個反賊結果老四學問不夠,沒有看破這裡面的險惡用心。

頂著永樂這個年號,過了一輩子。

不過,話又說回來,老四當上皇帝后挺爭氣,一掃朱允炆這個狗東西弄出來的一系列亂政,帶著大明走上了輝煌。

被後人稱之為永樂大帝,和自己一起,成為了自己大明最能拿得出手的皇帝之一。

永樂這二字,因為老四而熠熠生輝。

後世人提起永樂,最先想到的是老四,以及老四幹出來的那一系列輝煌成績。

就連自己,不也一樣沒有怪罪老四起兵靖難,反而覺得老四乾的好嗎?

所以,身為皇帝,私德這些都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把本職工作給幹好。

當皇帝時,要幹出相應的政績來,方才是正經。

“秦朝十五年,西漢存在兩百一十年,東漢存在一百九十五年。

西晉五十一年,東晉一百零三年。

後面的宋齊梁陳,四個朝代加到一塊,才一百六十九年。

北面的三魏,加上北齊、北周也是一百多年。

統一的隋朝和秦朝一樣,二世而亡,一共存在了三十七年。

大唐一共兩百八十九年,五代十國的那些小朝廷就不用說了,總共加起來,也才不過是七十二年。

兩宋加起來一共三百一十九年。

後面的元韃子,無百年之國運……”

說話的不是朱標,而是晉王朱棡。

作為大本堂裡面的佼佼者,一開口就盡顯學霸本色,各個朝代存在的時間,信手拈來。

說完這些,衝著老四微微揚起了下巴。

什麼都沒說,又什麼都說了。

“大哥,是這樣嗎?”

朱棣卻沒有理會老三,而是向大哥朱標求證。

朱標神色有些異樣的點頭:“對。”

顯然他也有被這個,之前從未注意過的答案給驚到了。

若非父皇今日明確指出,他還真的沒有注意到,竟是沒有王朝超越三百年!

朱棡,以及朱棣都陷入到了沉默裡。

“漢朝不是四百年,宋朝也有三百多年,這不是都超過了嗎?”

秦王朱樉撓著自己的後腦勺,顯得有些疑惑的詢問。

“西漢後面被王莽篡了,建立了新朝,後面光武中興,建立東漢。

雖都是漢,但中間滅過一次,算不得一個完整的王朝。

宋朝分為北宋和南宋,也是同樣的道理。”

朱元璋開口解釋。

朱樉這才恍然大明白。

“父皇,為什麼沒有王朝超過三百年?”

一陣兒的沉默之後,太子朱標望著他爹朱元璋開了口詢問。

朱棡,朱棣,以及朱樉紛紛將目光投向了朱元璋。

朱元璋道:“造成這個問題原因有很多,咱今天只與你們說其中一個。

剩下的你們自己去多多思索,看看能不能自己得到答案。”

老朱開始給他的兒子們留作業了。

在現代被人教育了多年,然後又教育了一些時間學生,朱元璋已經熟練的掌握了不少教育人的辦法。

比如,直接告訴學生的答案,遠沒有讓學生經過一番苦思冥想,自己得到答案效果好。

就算是經過一番苦思冥想,沒有得到正確答案,再把答案告訴他們,也比直接告訴答案效果好的多。

記憶會更加深刻。

“咱過段兒時間會就這個事,詢問你們,你們到時候告訴咱你們思索的結果。”

只留作業讓學生去思索還不行,一些人不會放在心上。

那麼在這個時候,再加上一條日後考核,就比較完美了。

果然,在朱元璋說了這話後,朱棣和朱樉,都是先後身體為之一震。

態度上明顯不一樣了。

自現代歸來之後,朱元璋在對待自己兒子們上,態度也和之前有了很大的變化。

標兒自然還是最好的,地位無可替代。

但對於其餘兒子,朱元璋也決定要增加一些關注,多傾注一些心血,更好的去培養他們。

對於自己這些兒子們今後的未來,他也有了一定的考慮,想要他們走上一條和上輩子,截然不同的路。

儘可能的解決藩王宗室對大明帶來的危害,同時也能儘可能的給藩王們自由,不將藩王當豬養。

“咱所說這個原因,算是一個表面原因,不是根本原因。

就是眾多百姓活不下去,不得不揭竿而起,去推翻這個國家。

歷朝歷代亡國之時,都是災民遍地。

沒有眾多百姓參與其中,想要改朝換代,可沒有那般容易。

這也是咱為什麼說,大明除了是皇帝的大明,是朱家的大明,還應該是百姓們的大明的原因之所在!”

“父皇的意思是說,皇帝緊緊的和百姓站在一起,依靠百姓,就能讓一個王朝,存在的時間超過三百年?”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