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件事,和徐達說了已經有幾個月了。
但因為李善長的事,以及接下來的空印案,還有前幾天日蝕的事,一直都被耽擱。
沒能真的開始實施。
徐達這個老兄弟,只怕早就已經等不及了。
如今各項事情都有了定論,關鍵是透過抄家,追回贓款這些手段,如今手裡也都出來了三百多萬貫的錢財。
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朱元璋覺得,最終的數額絕對能超過四百萬貫。
對於連年日子過的都很緊巴的朱元璋來說,這樣的一筆橫財,真的很解渴。
可以做上很多的事。
除去拿出的十五萬貫,用作獎金的錢,以及給國子學撥去的五萬貫,火器局的五萬貫,工部治理黃河的五十萬貫之外。
現在手裡還有大約兩百六十萬貫。
如今正好還能再拿出來一些錢,用到這件事情上。
“咱準備和北面草原上的部族,進行互市。”
朱元璋望著百官,說了這樣的一句話。
在場官員,聞聽朱元璋的話後,大多顯得比較意外。
彼此對視,發出一些細微的議論聲。
當今的皇帝對於北元,有多麼的痛恨,那是眾所周知。
自從北元朝廷逃遁到草原之後,皇帝一開始時是連年用兵。
恨不得立刻就把北元,給徹底的消滅。
洪武五年遭遇了一場戰敗之後,雖表面上比較安靜了。
可在深知皇帝脾氣的眾多人看來,這些都只是表象,暗地裡不論是大將軍徐達等軍中之人,還是皇帝,都一心想著一雪前恥,覆滅元庭。
洪武五年的那次失利,只會讓皇帝覆滅元庭的信念,更加的堅決。
自從北元王庭自洪武三年遁入漠北之後,皇帝就下達了禁令。
嚴禁和草原上的那些部族通商。
這樣的一道命令,既有著皇帝對北元的徹骨仇恨,也有著很現實的目的。
那就是透過這樣的辦法,造成草原上物資短缺,讓北元朝廷遭遇困頓。
最好是直接困死他們。
這些,他們中的很多人都是能理解的。
結果現在,皇帝卻突然做出這等決定來。
這是要放棄對草原的圍追堵截了?
這……怎麼看都不太像啊。
“草原上還是挺富裕的,尤其是盛產牲畜。
牛馬羊這些,都是好東西。
不僅肉好吃,牛皮,牛筋這些還可以做盔甲,做武器。
有些牛還可以穿上牛鼻環,馴化了當耕牛來用。
羊皮這些可以做襖子,穿在身上很暖和。
馬可以訓練成戰馬,也可以用來耕地,拉車。
這些都是咱大明所需要的。
草原上的產出很大,和他們進行互市,把這些弄到我大明來,對咱大明好處多多。
比咱大明自己養,還要划算。
咱們需要草原上的牛馬羊,牛皮羊皮,馬皮等東西,草原上需要咱大明的可就更多了。
鍋碗瓢盆,各種器具,就沒有他們不需要的。
咱大明這裡普普通通的東西,運送到那裡之後,絕對能賺大錢。
這些錢不賺白不賺。
所以咱準備在邊地,設立一些集市,和草原上的部落交易,狠狠賺它孃的!”
朱元璋說的是實話,他確實準備透過和北元之間的貿易,狠狠的賺錢。
但他這樣做的目的,不僅僅只是為了賺錢。
除了賺錢之外,最為重要的還是透過這樣的辦法,來找到北元王庭,並將其給一舉覆滅了。
為什麼北元王庭,一直到現在都沒有被滅掉?
不是他們有多能打。
真能打的話,也不會被自己打的如同喪家之犬一樣,龜縮到草原深處不敢露頭了。
最重要的原因,是自洪武五年那一仗之後,北元王庭那裡進行了戰略調整。
不僅前往了草原更深處,而且還極力避免和自己大明這裡,發生大的衝突。
北元王庭的所在地,更是成為了他們最高的機密。
不向外洩露,同時還不時變換駐地。
如此做就是怕自己大明這裡,找到機會,把他們的王庭給滅了。
而北元這裡,本身就是從草原上起的家。
草原才是他們的基本盤。
在草原上的統治,以及影響力可謂是根深蒂固。
自己大明,也一直把草原和北元殘餘朝廷視作一體。
在這等情況下,草原上的諸多部落,自然會選擇北元王庭,跟隨北元王庭行動,接受北元王庭的統治。
草原一望無際,各個部落上的人,都是北元王庭的眼線。
不說大明這裡,不好得知北元王庭的具體所在地。
就算是知道了,如此長的距離,大規模的帶著兵馬行軍,想要不走漏風聲,對其進行突襲,基本上也很難做到。
不然上輩子時,也不至於一直等到洪武二十三年才逮到機會,由藍玉帶兵,一舉將之給覆滅。
所以,朱元璋現在轉變了策略。
不再將草原各個部落,和北元王庭視作一個整體。
而是準備對其進行一番的分化瓦解,從根子上解決北元王庭的問題。
先將其統治基礎給弄沒了。
失去了統治基礎,讓很多的草原部落心向大明這裡,就算是不心向大明,也能做到不心向北元王庭。
那再去滅掉北元王庭,就容易了。
背靠大明,透過大明賺的盆滿缽滿,吃的腦滿腸肥的晉商,尚且有那麼多的帶路黨,賣國賊。
他就不相信,如今自己這裡和草原上進行互市,就不能在草原上培養出一大批,願意為大明做帶路黨的人。
好好經營上個三五年,到了那時,北元王庭的所在地,對於自己大明而言,將再不是什麼秘密。
到了那時,自己大明想要什麼時候,對北元王庭動手,就可以什麼時候動手。
主動權完全在自己這邊。
北元王庭將會徹底淪為砧板上的魚肉,任由自己這裡宰割。
不會再有絲毫反抗的機會。
朱元璋倒是不擔心自己這裡,開始互市後,草原上的那些部落,不和大明做生意。
大明的貨物物美價廉,哪怕加價賣給他們,也比北元王庭弄的那些殘次品,價格低要上一些。
北元王庭之前逃走的時候,帶走了一批工匠。
倒是能生產出一些器具。
但草原上條件有限,生產出來的器具,質量堪憂。
再加上草原上的部族又多,各種器具,又優先供應王庭,導致器具處於嚴重匱乏的地步。
那些比較大,有些實力的部族倒還好些,可以花高價獲得一些,稍微比較像樣的器具。
眾多的小部族可就難了。
歪瓜裂棗的劣質品,都得花高價,託關係去購買。
就這還不一定能買的到。
透過這些劣質商品,北元王庭可以名正言順的,在草原上收割財富。
並建立起雖比較脆弱,卻真實存在經濟秩序。
在這等情況下,朱元璋選擇開放商禁,進行互市。
依照大明的體量,以及商品製造之精美,價格之低。
必然能吸引到很多草原部落,過來進行交易。
很多事情,歸根結底就是利益,就是肚子問題。
沒道理放著物美價廉的商品不要,非要求爺爺告奶奶,低三下四的花更高的價錢,去購買劣質的商品。
除了極少的部族外,絕大部分的人都是正常的。
如此一來,草原上的經濟秩序,必然會受到極大的衝擊。
只要自己這邊操作的好,不用太長時間,頂多三五年,草原上那脆弱的經濟,就會被衝擊的七零八落。
讓這些人好好見識一下,有形大手和無形大手相結合的巨大威力。
以往和北元打仗,都是賠錢。
哪一場仗的經濟收益,都遠遠低於發動軍事行動的投入。
這一次,朱元璋要換一種打法。
打仗,可不只是賠錢,還有賺錢的。
他要用從北元身上賺到的錢,當作打北元的軍費開支。
“上位,如此做的話,只怕北元王庭那裡不會坐視不管。
會採用一些手段兒,來禁止草原的那些部族,和咱們通商互市。”
一番低低的嗡嗡聲響起之後,丞相胡惟庸率先出列,說出了他在這件事上的考慮。
隨著胡惟庸開口,華蓋殿內安靜了下來。
“如此才好,要的就是他的不坐視不管!他哪裡只管行動,動作越多越好。
且看看能不能把草原上的部族,都給控制住,不讓眾多部族,購買咱們物美價廉的商品,去買他們的劣質貨。”
朱元璋渾不在意。
甚至於在說這話時,面上還露出了笑容。
他是真盼著,北元流亡朝廷這樣做。
這樣做了,必然會加劇和草原部族之間的矛盾。
加速撕裂草原。
和草原諸多部落之間,離心離德。
北元流亡朝廷,要是真能做到坐視不理,那也無妨。
自己這裡將會按部就班的,順利摧毀草原經濟。
讓北元流亡朝廷像是被抽乾水,露出來的魚一樣。
這是一個無解的陽謀,別管北元朝廷那裡怎麼做,都無濟於事。
改變不了被自己這裡,給拿捏的命運。
這也是徐達聞聽了朱元璋的計劃後,為什麼會對此抱有極大期待,一直想著趕緊著手實施的原因之所在。
打仗,不只是真刀真槍的拼殺,利用經濟等方面的優勢,攜帶大勢碾壓過去後,再動刀兵也是很不錯的。
比單純的軍事行動,更加穩妥,收益更多。
“如此的話,臣覺得倒是妥帖,這事可以施行。
北元那裡的牛馬羊等東西,對我大明而言,確實有用,將這些都給變成我大明的才最好不過。”
胡惟庸此時已經徹底明白,皇帝此番行動,是什麼用意了。
和草原的那些部落進行經商,倒還在其次。
最重要的,是想要透過這樣的手段,來分化草原,挑起草原上的對立。
從而好尋找機會,滅掉北元流亡朝廷,徹底結束大明和北元之間的戰爭。
就說嘛,朱元璋怎麼可能和北元和解?不可能為了多賺取一些錢財,就幹出這等事情來。
“上位,恁這個考慮好,早就該這麼做了。
牛羊馬匹這些好東西,留給那些韃子糟蹋了。
還是弄到咱大明好。”
吉安侯陸仲亨,粗著嗓子拍手叫好。
“上位聖明,這下子咱大明的很多百姓都有福了,可以多吃一口羊肉,多些羊皮襖子穿了!”
平涼侯費聚也跟著開口。
“對,對,這等好東西還是弄到咱們大明手裡最好。”
唐勝宗,以及江陰侯吳良等人,也都紛紛跟著叫好。對朱元璋的這個決定,簡直是舉雙手雙腳的支援。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