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她們穿越到北宋

第95章 趙俁:愛卿生了個好女兒

趙俁直截了當地說出找郭成過來的原因:“朕問你,京畿、河北兩地軍隊如何,可堪用?”郭成一聽被郭浩猜中了,連忙將他們父子早就調查清楚了的京畿、河北兩地的軍事部署情況事無鉅細地稟報給趙俁。

經過郭成的講解,再結合趙俁從其他渠道知道的(主要是讓人查閱相關報備和奏章以及讓皇城司暗訪),趙俁對京畿和河北地區的軍事情況已經有了一個大概的瞭解。

趙宋王朝如今也面臨一個跟其它封建王朝末期相同的難題,那就是軍隊角色的轉換問題。

一個封建王朝一旦坐穩了江山之後,它的軍隊就勢必要轉換角色和功能,也就是要從一支野戰部隊變成國防軍和地方治安部隊。

趙宋王朝也不例外,尤其是在宋、遼兩國簽署了《澶淵之盟》,京畿和河北兩地幾乎無大仗可打了之後,當初為趙匡胤橫掃天下的京畿禁軍和一直與遼軍打個不相上下的河北禁軍,慢慢的就被分割成了一支一支的地方軍,實際上與廂軍和鄉軍區別已經不大了。

平時,這些軍隊各管各的地盤,打打治安戰,剿剿匪,這些勉強也能勝任。

可一旦要打國與國之間的大決戰,這些軍隊就必須臨時拼湊起來。

本來這些軍隊平時就嚴重缺乏合作和大規模的合成演練,它們的戰鬥力就不高。

關鍵,現在很多支宋軍都是,在冊一萬人,能來集合的幾千人,能聽懂人話把隊伍排整齊的就剩幾百人了,而真正能拿起刀槍上前線打仗的就一百來人。

可笑吧?但這就是現在的京畿禁軍和河北禁軍的真實現狀,實際上,京畿禁軍和河北禁軍已經不比廂軍和鄉軍強到哪去了,甚至真打起仗來,前者還不如後者。

這已經不是趙俁給他們發足軍餉,就能解決的問題了。

還有就是,作為主力軍的京畿禁軍和河北禁軍被分散了,霸州一萬,雄州一萬,廣信軍一萬,信安軍五千……

這就使得趙宋王朝看似哪哪都有兵馬,卻又哪哪都不堪重用。

郭成斷言,以現在京畿和河北地區的軍事情況,絕對擋不住遼軍南下,一旦遼軍南下,可能數天之內就會越過黃河,兵臨城下。

郭成能跟趙俁說出這番話,趙俁就確定了,自己選郭成來當這個主將,並沒有選錯人,他至少知道問題出在哪,有什麼嚴重的後果,以及給出來了合理的應對方案。

——郭成的意思是,若是宋遼真開戰,要想防禦遼軍,現在就必須調集軍隊,趕緊篩選出來兩三萬能戰的精兵,抓緊操練,不然,此仗絕對有敗無勝,同時做好一旦守不住趙俁就果斷撤去江南或者關中的預案。

趙俁不覺得郭成在危言聳聽。

經過李彥這些天派出探子摸排,趙俁得知,河北地區,也就幾座軍事重鎮能有三五千完整編制的河北禁軍,其它城池,包括一些比較重要的軍事城池,多則七八百人,少則兩三百人,而京畿地區的情況更遭,短時間內甚至都拉不出來五支超過一千人馬的軍隊。

有人可能不解,京畿禁軍加上河北禁軍,紙面的的兵力三十幾萬,算上廂軍、鄉軍,將近七十萬,這麼多軍隊全都哪去了?

這主要是,趙宋王朝的徭役繁多,處處都用人。

就是,京畿、河北地區和平的太久了,這兩個地區的軍隊,包括主力禁軍,已經全都不練兵了,他們被化整為零幹雜活去了。像:維持當地治安,種糧食、種菜,養家畜、家禽、捕魚,看林子,看墳場,修橋補路,治理黃河,大興土木,等等……

舉個例子:

就今天早上,趙俁收到河間知府曹表的奏章,他勸趙俁千萬不要跟遼國開戰。

曹表在奏章裡說,河間府城裡現在只有三千二百人,刨除看倉庫、監獄等處的,以及必要的留守兵馬,朝廷要是調河間府的軍隊參戰,他只能抽掉出來一千九百人參戰。

至於少的那些人馬哪去了?曹表在奏章裡列得一清二楚。

簡單來說就是,除了服各項徭役,剩下的人全都維持治安去了。

——在這個時代,沒有警察系統,因此,地方治安,全都是靠軍隊來維護,因此,得把軍隊打散了,分配到各個村鎮、街道和城市去維持治安。

要知道,河間府賬面上的總兵力可是有三萬。

但真到了要用的時候,竟然只能抽調出來一千九百人參戰,連十五分之一都不到。

當然,這也是因為守方不可能全員參戰。

可即便如此,這能參戰的人馬也太少了。

關鍵,河間府不是個例。

這些天,趙俁收到了太多太多這樣的奏章,各地方守臣都在勸趙俁不要冒然開戰,甚至有人都說出來,戰之大宋必亡這樣不吉利的話。

這其實就是封建王朝的宿命,和平久了,軍隊就不能用了。

好在,趙宋王朝這些年一直在跟西夏開戰,這使得西北禁軍(也就是西軍)還是比較能打的。

要不然,趙宋王朝真是一點希望都沒有了。

而現在,除了西軍,不論是京畿禁軍,還是河北禁軍,包括江南禁軍,這些年打得都只是一些小股土匪,或者小股農民起義軍什麼的,戰鬥力可想而知。

樞密院已經給趙俁算過了,宋遼要是真開戰,短時間內,京畿和河北兩個地區,最多也就能集結七萬人馬,即紙面上的人馬的十分之一。

關鍵,湊出來的七萬人馬,立即就能拿起刀槍打仗的,可能也就七千,剩下的大多都只能當啦啦隊。

根據現有的情況,郭成給趙俁的建議是,繼續從各個地區向河北調集軍隊,同時傳下命令,不論哪裡來的軍隊,都必須擺疏陣,對外至少虛報十倍,也就是虛張聲勢。

趙俁採納了郭成的建議。

在郭成告退前,趙俁升郭浩為閤門祗候,並誇郭婷賢良溫婉,他對郭成說:“愛卿生了個好女兒。”

郭成在心底大讚趙俁是聖君,為了安撫他們父子,連這麼違心的話都能說出口,而且看這意思,趙俁應該會寵愛郭婷。

郭成在心中發誓,就算不為了郭氏崛起,只是為了他的女兒在後宮過得好一點,他也要盡心竭力地為趙俁效力。

郭成走後,趙俁陷入了沉思:“這軍方有大問題啊,要軍餉的時候一個人不少,這要打仗了,卻又沒有軍隊,這要是沒有人搗鬼,才真的有鬼,嗯……不然,慢慢將京畿、河北包括江南的禁軍精銳抽調出來組成新的禁軍,剩下的,直接搞個警察系統,把他們中堪用的變成警察,甩給地方,以此來解決冗軍的問題?”

……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