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她們穿越到北宋

第328章 大炮射程內皆真理

金營中的任何建築物,都扛不住“武成永固大將軍”型李琳炮一炮。

只要一炮下去,營地中的帳篷、器械被碾得粉碎,木屑與泥土飛濺,周圍的帳篷被氣浪掀翻,其炮彈落地後往往能砸出丈許深的大坑,周遭數十步內的金兵非死即傷。

見到這一幕,哪怕是再勇猛的金兵,都立即如驚弓之鳥一般亂竄。

霎那間,整座金營,就如驚惶的蟻群般四散奔逃。

緊接著,數十門李琳炮齊齊轟鳴。

“神威將軍”型李琳炮射速極快,它主要瞄準人群,只見如流星雨一般的炮彈射入人群中,金人頓時血肉橫飛,屍積如山。

“神功將軍”型李琳炮則瞄準了營地邊緣的柵欄與哨卡,木質柵欄應聲斷裂,哨卡被轟得粉碎。

金軍顯然沒料到宋軍戰船有如此可怖的火力,營地中一片混亂。有人試圖搬來盾牌抵擋,卻被呼嘯而至的炮彈連人帶盾轟成碎片;有人想組織弓箭反擊,可宋軍戰船遠在射程之外,箭矢只能無力地落入海中;更有人驚慌失措地向港口深處逃竄,卻被後續的炮彈追著轟炸,慘叫聲、哭嚎聲與火炮的轟鳴交織在一起,整個金軍營地彷彿成了人間煉獄。

海風依舊吹拂,只是此刻的風中,除了鹹腥,更夾雜著硝煙與血腥的氣息。大宋戰艦如同海上的巨獸,用轟鳴的火炮宣告著對這片海域的掌控,也讓岸上的金軍第一次真切感受到了來自大宋水軍的雷霆之威。

見岸上的金營已經沒什麼反抗的能力了。

東輔軍的將士紛紛下船。

儘管很多東輔軍的將士因為沒坐過船,冒然下船後,雙腿仍不由自主地打著晃兒,彷彿腳下不是堅實的陸地,而是仍在搖晃的船甲板,還有很多東輔軍的將士,下船後就吐得稀里嘩啦的,立馬就失去了戰鬥力,但剩下的東輔軍將士,也足以追殺金軍將士了。

更何況,李俊、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張橫、張順等將還率領不少大宋水軍的將士下了戰艦,加入戰鬥。

東輔軍與水軍的將士踏著尚未平穩的腳步,結成鬆散卻有序的佇列向港口推進。

大宋戰艦甲板上的火炮仍在間歇性轟鳴,為地面部隊提供掩護,炮彈落在金軍潰逃的路徑上,不斷瓦解著他們的抵抗意志。

港口的木質棧橋早已在炮擊中損毀大半,宋軍將士踩著斷裂的木板、涉過淺灘,迅速控制了碼頭區。

殘存的金兵試圖依託破損的倉庫、貨棧頑抗,卻在宋軍的李琳銃、神臂弓、轟天雷面前不堪一擊——那些方才還在炮擊中驚魂未定計程車兵,此刻被求生欲驅使著反撲,卻連宋軍的陣列都無法突破。

宋軍將士沿著港口街巷穩步推進,遇有抵抗便以小隊協同清剿,遇到潰散的金兵則格殺勿論。

倉庫裡堆積的糧草、軍械,在炮擊中燃著餘火,此刻成了無人看管的戰利品;碼頭邊停泊的金軍小型戰船,要麼被炮火擊沉,要麼被宋軍士兵迅速接管。

不過半個時辰,港口內的槍聲與喊殺聲漸漸平息。宋軍將士在關鍵路口布防,升起大宋旗號,整個獅子口港口已盡數落入大宋的掌控。

而海面上的鉅艦仍靜靜停泊,炮口依舊對著內陸方向,為這片剛剛易主的港口築起一道堅實的屏障。

就這樣,位於遼東半島最南端,是黃海、渤海的區域中心,扼守渤海海峽,戰略地位極為重要,此時是重要的交通樞紐和軍事要塞的獅子口(實際上就是大連旅順口)就被宋軍給攻佔了。

兩天後。

同樣的事情在青泥浦再度上演。

——它是此時山東通往朝鮮航線的重要港口,也就是後世的大連港。

又過兩天,宋軍如法炮製攻打下了蘇州港。

——遼國設蘇州,其附屬港口是區域行政與軍事運輸的重要節點,主要服務於地方治理和軍隊排程,金國佔領這裡了之後,改為化成縣,港口功能持續存在。

在大炮真理之下,宋軍很輕易地就接管了遼東半島上的所有港口。

與此同時,神機左軍和東輔軍迅速佔領遼東半島。

种師道、張叔夜、張俊、仇悆等人接到的命令是,攻佔遼東半島,消滅所有敵人,北上策應劉法。

基於朝廷下達的命令,沿路遇到的所有膽敢抵禦宋軍的敵人,不論軍民,一律車輪放倒,殺無赦。

因為趙俁擔心种師道下不了這個重手,在選擇東輔軍出戰前,趙俁還特意跟种師道談了一下。

趙俁把話說明白了,遼東自己勢在必得,若是种師道有婦人之仁,此戰自己可以派別人去。

不怪趙俁對种師道有這樣的擔心。

歷史上,种師道在奉命北上收復燕雲十六州時,表示過:“今日之舉,譬如盜入鄰家不能救,又乘之而分其室焉,師出無名,何以成事?”

种師道的老師是大名鼎鼎的理學家張載,除了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精神絕句,他還和理學大師朱熹、程門二兄弟一起討論出臺“存天理滅人慾”、“餓死事小失節事大”等道德理念。

換而言之,种師道雖然是一名將軍,但他骨子裡有文人儒雅的特質,深受儒家道德觀念的浸染,行事往往多了幾分仁厚與審慎,少了幾分殺伐決斷的果決。

說老實話,要不是大宋現在沒有太拿得出手的統帥,其他人資歷和能力都差一點,不如种師道保險,就衝种師道在歷史上說過的這番話,趙俁可能不會用种師道,哪怕他在歷史上名氣很大。

聽見趙俁用“婦人之仁”來形容他,一方面种師道感慨趙俁對他的瞭解,知道他是什麼性格;另一方面,种師道覺得趙俁有點侮辱他了,此次戰事,關乎大宋的興衰榮辱,關乎遼東半島的得失,關乎無數將士的生死存亡,更關乎朝廷的宏圖大略,他怎麼可能不知道自己肩負的責任重大,容不得有半點婦人之仁?

种師道有心不接這個任務,可這個機會實在太難得了,他不想錯過這個名留史冊的機會,而且他也不放心把這個重要的任務交到別人手上。

於是,种師道給趙俁下了軍令狀。

趙俁向來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既然將此事交給了种師道,就讓种師道全權負責了。

种師道知道趙俁的性格,這事他要是幹好了,少不了他的升賞,要是幹不好,趙俁肯定會要他腦袋。

綜上種種,當遼東半島的港口被宋軍一一攻佔,大軍深入內陸之後,种師道一改往日的溫和,殺伐果斷,神機左軍和東輔軍在他的指揮下,如猛虎下山,勢不可擋。所到之處,金軍要麼望風而逃,要麼被迅速殲滅。一路上,宋軍勢如破竹,遼東半島被漸漸被大宋收復。

關鍵,若是有民眾膽敢阻擋宋軍前進,种師道也全都嚴格按照朝廷的指示,一律車輪放倒,殺無赦……

……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