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撕毀條約嗎?
這個時候全世界都看到他們最醜陋的一面。
到時候蘇聯就可以向他發起公示,要求其他國家一起共同維護國際法的存在。
這就是莫斯科的計劃。
之所以進行直播,之所以進行輿論綁架,就是為了現在的這一刻,為了一步一步的扼殺他們,把他們逼向絕境。讓他們一點一點的驚慌失措。
得意之餘,馬利克甚至能夠清楚的感受到魯道夫的壓力,他的眉頭緊鎖,就那麼雙手抱胸坐在那裡。
周圍的代表們紛紛將目光投向 sea席位,竊竊私語聲像潮水般在會場蔓延,有人已經開始詢問助手那個條約的內容了,紙張翻動聲細碎而急促。
聯合國秘書長悄悄摘下眼鏡擦拭,鏡片後的目光在魯道夫身上停留片刻,低聲對身旁的同僚說道:
“看他怎麼接這個話茬,現在他們終於碰到對手了。”
說實話,在聯合國上下,沒有誰喜歡sea,因為他們從來不拿聯合國當成回事,雙方的關係,自然也一直很“平淡”,所以他們也樂意看到sea吃癟。
甚至可以說如果不是在會場上的話,他們都有可能會為蘇聯代表的發言拍手稱讚。
畢竟一直以來聯合國在sea那邊都是在吃虧和吃虧的路上。
魯道夫的喉結上下滾動了一下,會場的寂靜像實質般壓在他肩頭。
區區三十秒的沉默在眾人的注視下被拉得無比漫長,直到他緩緩抬起頭,聲音平靜得有些反常:
“馬克利代表說得沒錯,sea確實是條約簽署國,我們也從未否認過條約的法律效力,而且我們也願意維護其法律效力。”
“什麼?”
馬利克臉上的笑容瞬間凝固,彷彿像是被一下凍住了似的。大會上的各國代表們也紛紛露出錯愕的神情,交頭接耳的聲音陡然拔高。旁聽席更是爆發出一陣騷動,記者們的相機快門聲像密集的雨點般響起。
怎麼——sea就這麼認慫了!
“所以!”
馬利克迅速回過神來,抓住這意想不到的突破口,聲音因激動而微微顫抖,說道:
“米哈伊爾根本不是入侵者!月球不屬於任何國家,所有國家的宇航員都有權在那裡進行科學考察和資源開採,這是《外太空條約》賦予全人類的權利!
至於“新希望礦場”——那是屬於全人類的礦場,如果他是新的希望的話,他應該是屬於全人類的希望。”
他的話音落下時,掌聲再一次響起,得意地環視全場,接下來應該是什麼環節?
當然一些國家代表立即提出提案,將“新希望礦場國際化。”
這正是蘇聯援助他們的意義。
就像那個笑話中說那樣:今年用西伯利亞油田30%的產出,換來了68個國家在聯大支援我們。
有人不解的問:那冬天莫斯科的供暖怎麼辦?有人笑著回覆道:等黑人兄弟的掌聲足夠熱烈,凍僵的同志就會自己站起來,跳國際主義舞蹈取暖!
各國代表的議論聲越來越大,不少人對著 sea代表席指指點點,蘇聯的石油是有效的。
面對現場激烈的氛圍,魯道夫卻突然舉起右手,示意全場安靜。當喧囂漸漸平息,他才緩緩開口,語氣裡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嘲諷:
“是的,條約確實保障各國的太空權益,但馬利克先生似乎忽略了一個細節。”
他按下遙控器,那個大幅的電視螢幕上突然出現條約條文的放大截圖,其中一段被標上了醒目的黃線。
“《外層空間條約》非常清楚的寫出了其禁止的物件——禁止的是國家層面的主權佔有,卻從未明確禁止個人或企業對太空星體的私有產權主張。”
魯道夫的聲音陡然提高,他的聲音在會場裡迴盪漾著:
“眾所周知,sea的太空專案並不是國家行為,在sea並沒有美國的太空總署,也就是nasa,同樣也沒有蘇聯的由通用機器製造部統籌部署。他們雖然結構不同,但都是國家行為。
而sea是截然不同的,在太空探索之初,sea就形成了以民間資本為主的商業公司——即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多年來,sea的太空專案,都是官方與其簽署合同,由其代為執行專案。
多年來,太空探索技術公司與歐洲航天局,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國家進行了大量的商業合作,這是眾所周知。
公司對月球的探索,是在政府的資助下進行的商業太空探索行為,因此,其在月球礦場屬於太空探索技術公司,所有宇航員都是該企業僱傭的員工,整個開採專案都是商業行為,與國家主權毫無關係!”
他看著各國的代表,然後又看著馬利克,目光如炬道:
“你們的宇航員闖入的是受商業法保護的私有財產,而你們——”
他頓了頓,環視全場,最後又落在馬利克的身上:
“顯然還沒有搞清楚國家主權與企業產權的區別!當然了,你們壓根就沒有尊重過私人產權!所以,自然弄不清楚這一點!”
最後一個字落下時,會場彷彿被投入了一顆炸彈。
各國代表們瞬間炸開了鍋,有人猛地從座位上站起來,有人用力拍打桌子,法語、英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的驚呼與爭論交織在一起,形成一片混亂的聲浪。
“這,這……”
馬利克僵在原地,臉上的血色褪得一乾二淨,他顯然沒有想到對方會這麼“辯解”。
私人的!
而聯合國秘書長也愣住了,他立即對身邊的秘書說道:
“快,快去詢問我們的法律顧問,他們這麼幹合法嗎?”
魯道夫站在紛飛的議論聲裡,緩緩整理了一下領帶,嘴角上揚,神情得意。
好了,這一仗,sea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