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末長劍

第1494章 南事(上)

呃,也別怪小官如此,關鍵在於姚萇根本不是官,也未穿官服。他和他手下這百餘人,理論上來說就是“鄉勇”,雖然他們打仗的經驗很豐富。

小官見他服軟了,點了點頭,道:“廣州世兵說不定都已在開往交趾了,你們若拖拖拉拉,南下得太晚,到時候吃虧的可是你們自己。”

說完,一振衣袖,走了。

姚萇暗罵一聲,芝麻大的官也這般趾高氣昂,你可知我是何人?

這個時候,他暗暗著惱,徵南結束後一定要弄個官噹噹,不然真是走到哪裡都被人輕視。

林邑啊林邑,希望你們堅持得久一點,別讓人一下子就打趴下了。

清理完馬糞後,姚萇又讓人去領取米麵,埋鍋造飯。

夜晚的石頭城靜謐無比,江面上漁船星星點點,漂移不定。偶爾有一兩艘船隻靠岸,上來的也是風塵僕僕的旅人。

他們大包小包,行色匆匆。姚萇甚至不用問,只從外表上一看,就知道是南渡定居的北方人了。

太子不斷度田,被迫遠走他鄉的人太多了。丹陽雖然已經有點人滿為患的意思,但依然是很多北方人心目中最佳的南渡目的地。

當然,來了後他們可能會後悔的,進而繼續遷徙到其他地方,但這都是後面的事了。

******

九月二十日,最後一批船隊在清脆的鐘聲中離開了石頭城,順江而下,直抵大海。

靳準親來江浦碼頭送行,隨後便沉默不語。

事實上,別看船運得這麼繁忙,但還有很多兵士走的是陸路,卻不知有沒有到達廣州了。

不過無所謂了。

他本以為自己會是南征統帥的——即副招討使,事實上的統帥——結果天子更青睞交州刺史孫和。

既如此,那就算了吧。做好自己的分內之事即可,無需關心太多。

林邑國的情況,最近他也有所瞭解。

看似人多勢眾,其實不怎麼堪戰。與交州土兵廝殺,勝負就在兩可之間,撐死了林邑稍占上風罷了。

南征的主力是荊州世兵。

最初由劉弘建立,陶侃、諸葛恢繼之,鼎盛時至五萬眾,傳聞戰力頗為強勁。靳準本不信,但來這邊後檢閱了兩次部隊,教練監(此職已由鉅鹿郡王邵慎接任)出身的他一眼就看出,這些部隊底子都很不錯,也難怪當年陶士衡有信心與大梁王師廝殺呢。

這樣的部隊即便投降後戰鬥力不及當年,對付小小的林邑國還不手到擒來?

靳準的心思甚至已經放到了地方的治理以及家族的經營上面。

揚州現在真有些亂,來的人太多了,沒有人造反,但地方治安惡化得很厲害。作為都督,他有義務協助刺史處理這些事情。

另者,因為調走了大量水陸兵馬,他得防著天師道徒死灰復燃,再度作亂,雖然他們已經被狠狠打擊過很多次了。

至於家族麼——他已經決定從介休老宅遷一部分子弟過來了。

以前小看揚州了,這地方固然溼熱,但物產真的豐富。只要占上一塊好地,用心經營,很快就能積累起大量的財富。

君不見,就連遠在遼東的燕王以及豪商巨賈糜氏都來建鄴做買賣?

靳氏的財富還是太少了。

今上在位時,或還能維持富貴。今上不在,太子繼位,多半就要沒落了。

而天子年歲漸長,氣力漸衰,去年洛陽西苑講武,他就沒再帶著親軍奔馬馳射,還能活多久是個問題。

時間不多了。

天子派他來揚州坐鎮,不是沒有原因的。有些事情,心知肚明即可,無需宣之於口。

靳準倒揹著雙手站在江風中,蒼白的鬍鬚隨風擺舞。

江面之上,百舸爭流,一往無前。

江水之畔,百姓圍觀,熱鬧無比。

這個天下,已然形成了自己的規制,無論是戰爭、治理還是別的什麼,無需外人過多幹涉。

它會自己執行,並且有穩固的內生力量,推動著它向前行走。

當然,也不是沒有問題。

以長江為界,南北兩側的內生力量是完全不同的。將來怎麼辦,誰都不知道。

但人力有時窮,什麼事都要天子一人做完,又置後人於何地?

靳準離開了江浦,準備回去寫奏疏。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