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在她看來,凡人和神靈怎麼可能平等?
這就是典型的下克上!
哪怕希芙和其他阿斯加德人都不喜歡萬神殿,但在這一點上,他們卻下意識的和格爾站在了一起。
格爾是瘋子。
這是他們的共識。
因為他帶來無以倫比的災難。
但實際上呢?
格爾只是殺了一些神靈,那些連阿斯加德都厭惡的萬神殿神靈。
除此之外,他還做了什麼?
沒有!
他並未屠殺任何一個星球,也沒有對那些遭受苦難的凡人出手。
真正造成那些凡人苦難的是誰?
是萬神殿,是海盜。
可為什麼,萬神殿沒有被指責,那些海盜也沒人去阻止?
反而格爾這個壓根沒犯下罪行的人承擔了最大的過錯。
之前希芙也沒覺得這有什麼問題。
現在希芙只覺得……這蠢透了!
當然,希芙不太明白這是什麼。
如果她在地球,接觸過一些資本論的知識,她就能得出一個結論。
那就是‘只有背叛階級的個人,沒有背叛階級的階級’。
這些都不多說,說多了,我怕這一章又要被禁。
所以還是舉一個不那麼敏感的例子。
東林黨!
這個玩意,最開始還真不是那麼禍國殃民。
但偏偏他們做的事情,位元麼那些所謂閹黨奸臣還特麼要命。
萬曆面對大改革後極盛計程車紳官僚集團,選擇消極迴避,若天下太平,日子還能混下去。可萬曆時期,地球的氣候正迎來小冰期,華北糧食全面減產,另外,還發生了“萬曆三大徵”這些曠日持久耗資巨大的戰爭,中央財政捉襟見肘,萬曆只能透過對士紳階級的腰包動手才能維持國家的運轉。江南富庶,工商業發達,是士紳階級的大本營,萬曆想徵工商業稅,遭到官僚集團的強烈抵制,政策無法透過,萬曆則只有以擴充皇室內帑為名利用宦官徵收礦稅商業稅。萬曆此舉強行推動,傷害了一批既得利益者,他們作為士紳階級的經濟基礎,士紳階級自然要為他們的利益發言,這批士紳官僚因此組成了最初的東林黨。他們借諷議朝政、評論官吏之名,行包庇地主士紳、為富商巨賈爭利之實。
我們不否認東林黨人中有兼濟天下的人,遠見卓識之人,但在歷史洪流的湧動中,個體的抉擇是迷茫的;一個人覺得他這麼做只是代表個人的慾望,但冥冥之中卻無數個同樣訴求的個體卻形成了不可預測的歷史發展方向。明末黨爭也是如此,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個忠奸善惡的人物形象,但背後都有著階級利益的訴求。畢竟,只有背叛階級的個人,沒有背叛利益的階級。
到了天啟朝,社會矛盾更加激化,東林黨人作為江南大地主大商人利益集團的代言人,被背後盲目的資本所驅動,對明末饑荒災民的悲慘現實視而不見,對徵款賑災行為極力阻撓。另外,山西(採礦業發達)計程車紳階級也成為抗稅的主力,與東林黨同仇敵愾,成為了東林黨的政治援軍。作為專制皇權體制外的政治結盟,這是皇權絕對無法容忍的,天啟必須要將之粉碎。
在東林黨與山西之外的地區,則以魏忠賢為首建立起新的政治同盟與東林黨抗衡。其他地區計程車紳階級主要有齊楚浙黨,這都是當時農業發達的地區,而魏忠賢、許顯純等核心人物,都是出自華北的農業家族。他們代表著中央政府的權力與地方農民的利益,殘酷地打壓了東林黨,剝奪了他們的財產。這就是我們所看到的所謂的“宦官弄權”,其實只是天啟的手腕而已。天啟是有智慧的皇帝,他不會親自去與統治階級作鬥爭,王莽、楊廣就是前車之鑑,一旦皇帝露出要與統治階級撕破臉的決定,統治階級便會背水一戰,拉開天下大亂的序幕。而天啟自身躲入深宮似渾然不知,而又利用宦官及與東林黨人利益不同的官僚,在穩固大一統的前提下對東林黨人實施漸進式剿滅。於是,在明朝後期出現了這麼個規律——東林黨越弱,明軍對外的勝戰越多,國庫也越充實。天啟後期,後金局勢已危如累卵,明朝中央政府也再次有了凝聚力。可天啟死後,繼任的崇禎不諳世事,也從未被當作繼任者來培養,終將明朝帶向了亡國之途。
希芙之前就算是東林黨,她壓根不知道具體情況。
即便她很厭惡萬神殿這個‘外邦蠻夷’,但對於格爾這個‘農民起義軍’她的態度又莫名其妙的和萬神殿站在了一起。
哪怕是海姆達爾也沒有脫離這個桎梏。
一個人想要徹底的擺脫自己的階級屬性,其實很難的!
所以那些革命導師才那麼偉大,因為他們會拋棄自己的先天立場,站在更廣闊的視角來看待整個世界,並且願意為此獻出一切!
“他殺害了阿斯加德的人!他是敵人!你就是這樣對待阿斯加德的麼?”
海姆達爾比希芙還要生氣。
不管格爾有多慘,但有一點,都沒辦法否認。
那就是格爾是個殺人兇手,殺害了很多阿斯加德!
希芙現在做的事,毫無疑問是背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