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朗克接著說道:“布魯斯,今天下午我就要返回柏林大學。”“等你考完試放假後,我誠摯地邀請你來參觀柏林大學。”
“順便給我那些心高氣傲的研究生們一點壓力。”
“那群小傢伙,整天吵來吵去,學術水平倒是沒見增長。”
聽完普朗克的打趣,李奇維笑道:“教授,放心,我一定前去。”
“德國也是物理學強國,我也想拜訪一些老前輩。”
普朗克笑道:“你放心,到時候我親自介紹一些人給你認識。”
說完,普朗克站起身,和李奇維重重地握手後,就準備離開。
接下來,李奇維找了一個安靜的地方,重新將論文謄寫好,然後裝在信封之中。
這次,他不準備讓小弟克里斯去寄論文了。
如此重要的東西,只有親自去做,他才放心。
李奇維來到劍橋大學的寄信處,認真填好《自然》雜誌的地址後,將論文投了進去。
剛要離開時,卻突然被管理員叫住,說有一份他的信,從瑞士寄來的。
這應該就是愛因斯坦的回信了。
為了方便,李奇維留給對方的地址就是劍橋大學。
他連忙接過信封,走到一個校內無人的地方,開始認真地讀信。
在這份信中,愛因斯坦毫無保留地誇讚李奇維的天才想法。
更是直言,量子論是不亞於牛頓力學的壯舉。
言語之中,就差把李奇維當成人生導師了。
恨不得當場飛過來,和自己討論物理三天三夜。
另外,愛因斯坦說,他也受到量子論的啟發,終於找到了自己的研究方向。
希望以後能經常書信往來。
讀完信後,李奇維嘴角露出笑意。
能被後世的物理學之神誇獎,簡直比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還開心。
同時,他也知道,接下來,就是愛因斯坦大展神威的時候。
就是不知道這個時間會不會提前。
眾所周知,1905年被稱為“愛因斯坦奇蹟年”。
因為就是在這一年,愛因斯坦連續發表了五篇論文,取得兩個巨大的成果。
光電效應和狹義相對論。
其中光電效應就是受到量子概念的啟發,愛因斯坦認為光也是量子的,即【光子】。
從而解釋了光照射到金屬板上,會產生電流的現象。
這個現象,首先是被物理學家赫茲發現的。
但正確的解釋,卻是靠愛因斯坦作出的。
因此,他憑藉光電效應獲得1921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至於同年發表的狹義相對論,由於是獨立理論,且過於高深。
據說當年發表時,全世界只有幾個人能看懂論文。
所以瑞典諾貝爾委員會的人,沒敢給這個成果頒獎,怕出錯.想到這些趣事,李奇維也是情不自禁地笑了出來。
相對論和量子力學,一個解釋宏觀現象,一個解釋微觀現象。
兩者互不相容。
歷史上,愛因斯坦到最後也沒有把二者統一,從而留下遺憾。
就是不知道,這一世,有了自己這個蝴蝶翅膀。
歷史會發生什麼樣的改變,李奇維十分期待!請各位讀者老爺多多追讀、推薦,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