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遊走在歐洲的物理學霸

第694章 鈾核裂變!正式面世!震撼全場!

1929年10月31日。

羅馬大學會場內。

費米精神飽滿,意氣風發。

雖然這是他第一次舉辦會議,但各方面都非常完美。

這給了他極大的自信。

而今天的會議內容將更加令人振奮!

此刻,他開口說道:

“在昨天的會議中,於隱教授曾談到用迴旋加速器來製造超鈾元素。”

“他嘗試用a粒子(氦離子)轟擊91號元素,透過核聚變來生成93號超鈾元素。”

“但結果沒有成功。”

“重原子核的聚變過程需要非常大的能量,現有的加速器規格還不夠。”

“而中子轟擊方法卻彌補了這個缺點。”

“它是透過為原子核增加中子,然後再透過β衰變來形成超鈾元素。”

“這是兩種基於不同原理的不同方式。”

“因此,中子轟擊鈾實驗就是目前製備超鈾元素的唯一手段。”

眾人聞言紛紛點頭。

這就是為何實驗大佬們在明知有加速器的情況下,仍然不慌張的原因。

因為加速器只能加速帶電粒子,沒有辦法加速中子,所以其代替不了中子轟擊實驗。

尋找超鈾元素的重任,只能落在傳統手段上。

而超鈾元素的重要性可不是43號元素能比擬的。

接著,費米感慨地說道:

“然而,超鈾元素始終就像幽靈一般,毫無蹤跡。”

“關於它到底存在與否,至今仍然是一個謎。”

“我雖然被譽為第一個發現超鈾元素的人,但一日沒有找到,我就一日無法心安。”

眾人會心一笑。

他們很能理解費米的感受。

“話不多說,會議正式開始!”

今天第一位上場的是伊蕾娜。

她算是目前核物理領域的女性扛把子了。

不管是邁特納還是梅耶,都發自內心喜歡她。

而且在伊蕾娜執掌鐳學研究所後,她招收了好幾位女性研究者。

論女性佔比,她的研究所絕對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一個。

今年32歲的伊蕾娜,充滿了成熟女人的知性和智慧。

在郎之萬、德布羅意等人的大力支援下,她終於獲得了法國的教授職位。

這對於女性而言,殊為不易。

伊蕾娜上臺之後,立刻贏得掌聲。

“過去兩年的時間裡,我和我的丈夫約里奧一共發表了7篇關於超鈾元素的論文。”

“在第一篇論文裡,我們發現中子轟擊鈾的產物裡,出現了90號元素釷的同位素。”

“如果結果是正確的,那就意味著鈾原子核失去了一個a粒子。”

“在第二篇論文裡,我們又發現了89號元素錒。”

“這下事情變得撲朔迷離。”

“這意味著,鈾原子核失去了3個質子。”

“而第三篇論文,更是詭異莫測,產物中竟然出現了57號元素鑭的身影。”

“我目前還是認為,以上所發現的釷、錒、鑭等元素,是某種超鈾元素同位素。”

“只不過這種超鈾元素的性質與它們的性質非常相近,所以無法分辨出來。”

眾人聞言,議論紛紛。

他們在研究的過程中,遇到了同樣的問題,實在難以分辨。

然而,就在這時,伊蕾娜話鋒一轉。

“但是,最近的幾個實驗,卻讓我改變了想法。”

“我們又重新設計了實驗,搭建更加精密的化學分析裝置。”

“最終發現,中子轟擊鈾的產物中,其成分遠遠比想象的更復雜,或許包含了幾十種同位素。”

“我堅信一定存在超鈾元素,但同樣的,中子的轟擊也確實會讓鈾原子核發生裂變。”

“這種裂變是輕微的裂變,即鈾原子核只會失去幾個質子,從而變成原子序數較低的元素。”

“如此一來,就能解釋我之前的幾篇論文中的發現。”

譁!

眾人皆是震撼!

伊蕾娜帶來了一個勁爆的猜想。

“鈾原子核也能發生裂變!”

“只不過原子序數改變不大。”

“就好像中子撞擊到原子核的一角,產生幾個很小的碎片。”

但有人立刻問道:

“伊蕾娜教授,那你如何解釋第三篇論文中鑭元素的存在呢?”

“它的原子序數和鈾相比,相差很大。”

伊蕾娜顯然考慮過這點。

“鑭元素畢竟屬於鑭系族的一員,它們之間的性質非常相似。”

“57號元素鑭和71號元素鎦是差不多的。”

“假設一箇中子首先撞擊鈾原子核生成90號元素。”

“接著,又一箇中子轟擊了這個90號元素,產生了88號元素。”

“再然後,中子又轟擊88號元素,產生86號元素。”

“以此類推.”

“最終是有可能生成71號元素的。”

“這也和我說的,產物中至少存在幾十種同位素的猜想吻合。”

譁!

眾人震撼!

伊蕾娜的理論聽起來有點太匪夷所思了。

就好像拿一把小刀,不停地雕刻一塊石頭。

中子就是小刀,鈾原子核就是石頭。

每刻一刀,石頭都是新的形狀,代表一個新的元素。

“天啊!”

“如果真的是這樣,那產物中到底有多少種元素啊!”

“難怪我們一直分離不出來,這也太複雜了!”

不過,也有大佬眉頭微皺。

“伊蕾娜教授的理論有點太理想化了。”

“轟擊實驗中,產物生成的量是很少的。”

“中子怎麼就能恰好轟擊在那些產物上呢?”

“有點牽強。”

很快,臺下響起一陣討論聲。

費米冷峻的面容上出現一抹疑惑之色。

伊蕾娜的理論既沒有推翻超鈾元素,也沒有證明超鈾元素,而是集中在核裂變之上。

對方必須為自己的實驗現象提出合理的解釋。

從效果看,這種解釋倒是能自圓其說。

“但總感覺有點問題。”

“我也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裡。”

很快,伊蕾娜的演講結束,進入提問環節。

大家紛紛提出自己的疑問,都被她完美化解。

臺下的哈恩和邁特納相視一眼,露出一絲微笑。

他們的內容將顛覆伊蕾娜的理論!

接下來,查德威克、博特等人又陸續上場。

但都沒有什麼實質性的突破。

很快,終於輪到哈恩上臺了。

作為威廉皇帝化學研究所的所長,由他代表團隊做演講。

此時的哈恩在化學界頗有名氣,但是在物理學界名聲並不顯眼。

所以費米邀請了他,就是上場順序比較靠後。

然而,這並沒有影響哈恩的自信。

“大家好,我是來自德國威廉皇帝化學研究所的哈恩。”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