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治這個名字其實並不算不好,雖然這個名字最初的含義是農民的意思,但後來也常為人名,而且在基督教中,聖喬治可是聖徒的名字,作為英國的國王,查理二世給孩子起這個名字看似也很合理。
不過對於斯圖亞特王朝來說,給王子起名喬治是從未有過的,王朝的歷代君王包括王室成員中大部分都是起名為詹姆斯或者查理,要麼就是羅伯特和威廉。而女性一般起名為瑪麗和安妮,所以從這點來說,查理二世給孩子起名為喬治,恐怕也是因為這個孩子實際上並不是自己親生的緣故吧。
小喬治出生後,等略大了些,卡塔裡娜公主產後也恢復後,他們一行人再一次繼續接下來的行程,等抵達歐羅巴,在里斯本登陸後距離原本的行程延遲了好幾個月,而到了里斯本後,葡萄牙國王若昂四世第一時間就把自己的女兒女婿接進了王宮,當然也包括他的外孫小喬治。
對於卡塔裡娜公主給查理二世生下小喬治,若昂四世是非常高興的,因為這個孩子不出意外的話就會是查理二世的第一繼承人,也是未來的英國國王。一旦查理二世能恢復國王的身份,那麼未來的英國國王就是自己的外孫,有了這一層關係,葡萄牙王室就能徹底脫離西班牙的影響,從而在歐羅巴的地位得到大幅度提升。
可沒想過了沒幾天,若昂四世就得到了一個晴天霹靂的訊息,那就是他從自己女兒的口中得知小喬治的生父並非是女婿查理二世,而是她在大明和一位勳貴子弟所生的孩子。
這個訊息讓原本高興的若昂四世大為失望,雖然查理二世並沒有否認小喬治的身份,可因為這個緣故誰也不能保證查理二世未來會不會把小喬治視為繼承人,更無法確保他的合法性。
就在若昂四世為之可惜,甚至琢磨著怎麼解決後續問題,挽回糟糕的局面時,從英國傳來了一個訊息讓這件事有了轉機。
自稱為護國主的克倫威爾終於死了,這個掌控英國實際權力多年,用鐵腕手段剷除了所有政敵,不是國王卻擁有比國王更大實權的護國主蒙上帝的召喚回到了上帝的懷抱。
而隨著克倫威爾的去世,英國內部情況發生了改變,雖然他在死前指定了由他的兒子理查作為繼承人,繼承他的護國公爵位併為第二任護國主。而且他在死前還動用了手段為理查的上位創造了條件,直接殺掉了對理查威脅最大的對手,同時安排了最可靠親信的人輔助,但這一切卻全做了無用功,畢竟理查不是克倫威爾,沒有他父親的足夠威望和手段,再加上這些年克倫威爾當護國主的期間由於後期採取了諸多殘暴手段壓制各方,導致民心漸喪。
如果克倫威爾還活著的話或許還不一樣,可他一死情況就發生了變化。憑著理查的能力根本坐不穩護國主的位置,更不用說掌控整個英國了。再加上這些年那些貴族和教士們一直沒有放棄復辟斯圖亞特王朝的想法,怎麼可能繼續讓克倫威爾的繼承人繼續執掌英國呢?
如此一來,英國國內蠢蠢欲動,不少貴族打起了剛回到歐羅巴的查理二世主意。不僅是英國的貴族們意圖迎接查理二世回國和理查爭奪王位,就連原本那些對查理二世愛理不理的各國王室也起了相同的心思。
這其中就有法蘭西和西班牙兩國,這兩國幾乎同時派人找到在里斯本的查理二世,提出可以幫助查理二世回國復辟,甚至派軍隊幫忙。但同樣他們也提出了相應的條件,這些條件相當苛刻,不僅要求查理二世在回國之前和法蘭西、西班牙籤署多份協議,以確保兩國的各方利益,此外還有意透過這個機會把觸手直接伸到英國國內,等查理二世恢復王位後必須由他代表英國國王的名義冊封兩國的貴族甚至王室成員進入英國朝堂,佔據一些重要位置,這樣一來就等於把查理二世當成棋子擺弄,意圖借這個機會直接影響到未來的英國。
在實際歷史線上,查理二世雖然不忿對方的敲詐,可最終還是忍聲吞氣答應了對方的要求。因為他們當時沒其他選擇,最後也靠著法蘭西和西班牙的幫助回到了英國,依靠對方的力量奪回了王位。
可也因為這個緣故,導致查理二世在登上英國王位後的數十年來一直陷於掙脫法蘭西和西班牙的控制和影響,甚至不惜為此發動戰爭。可惜直到查理二世去世的時候,他依舊沒能徹底擺脫這一切,不能不說是一個遺憾。
雖然查理二世有不少子女,但他在原本歷史上去世後卻把王位傳給了他的弟弟而不是傳給他的兒子。從法理來說這個緣故是因為查理二世這些子女都不是合法繼承人,都是私生子的緣故。可作為英國國王,假如真想把王位傳給自己兒子的話,以他國王的身份要給兒子搞一個合法身份又有什麼難度呢?可偏偏查理二世卻沒這麼做,僅從這點就能看出查理二世內心早就有了想法,他情願不讓自己的血脈繼承王位而把王位交到他的弟弟手中,其目的就是要用這個方式徹底消除法蘭西和西班牙對英國後續的影響。
只要王位更替到了他弟弟手上,那麼他弟弟就能擺脫法蘭西和西班牙的控制,爭取英國政權的獨立性。而事實也證明了這點,後來英國的確掙脫了兩國的控制,等到詹姆斯二世傳位給威廉三世,威廉三世又傳位給安妮女王,英國之後爆發了光榮革命後,大英帝國就此正式崛起。
如果是在原本歷史線上,查理二世根本沒有其他選擇,就算英國國內有一些貴族支援自己回國奪取王位,但相比身為護國主的理查來說,查理二世一沒有權,二沒有兵,他一個光桿司令空頭國王哪怕回到英國也無法和對方抗衡。
沒有法蘭西和西班牙的幫助,查理二世想不出有其他辦法拿回王冠,這才硬著頭皮答應了對方這些離譜的條件。但現在不同了,經歷了在大明生活的這幾年時間中,查理二世無論是政治還是軍事上的眼光都不同往日,而且他這一次回來可不是孤家寡人回來的,不僅帶了近千精銳的八旗兵作為他的親衛,身邊還有一個不錯的謀臣,這個謀臣就是王子輝。
為了招攬王子輝成為自己的謀臣,查理二世特意向他許下了爵位和封地,而且更承諾一旦他真的恢復了國王之位,更會委以重任。
王子輝之所以跟隨查理二世無非也是因為他在大明無法出人頭地,倒不如跟隨查理二世來歐羅巴一搏。再加上他原本就和查理二世是朋友,相互之間關係很是不錯,更信任查理二世能夠成事,更值得陪著他賭上一把。為此王子輝隨著查理二世返回歐羅巴,來搏一個前程,而在這一路上他和查理二世也對如何回國爭奪王位進行了多次商討,做了多番方案,深得查理二世的信任。
手裡有了這些籌碼,查理二世的底氣大增,自然不會再把法蘭西和西班牙視為唯一的選擇了。何況兩國所提出的條件實在太過離譜,王子輝得知後直接勸告查理二世絕對不能因為眼前的利益答應對方的條件,一旦這些條件答應後患無窮,哪怕查理二世奪回王位,他這個國王也等同於傀儡。
在這個時候,讓查理二世沒想到的是他的老丈人若昂四世對他再次伸出了援手,表示願意無條件支援查理二世返回英國爭奪王位的舉動。不僅在口頭上支援,還拿出了實實在在的好處,現在這五艘戰艦就是葡萄牙王室的誠意,除此之外若昂四世還表示後續還有幾艘戰艦的支援,再加由葡萄牙王室調撥給查理二世的一百精銳火槍兵,有了這些,查理二世就算沒有法蘭西和西班牙的幫助也有了一定的把握。
之所以若昂四世會這麼幹,更冒著得罪法蘭西和西班牙的風險來幫助查理二世,一方面查理二世是他的女婿,另一方面就是因為小喬治的緣故。
一旦查理二世回到英國奪回王位,那麼他就是實實在在的英格蘭、蘇格蘭、愛爾蘭國王了,而他的妻子卡塔裡娜公主必然會成為他的王后,如此一來他們的兒子小喬治就是王長子,是未來國王的第一繼承人。
不管小喬治的生父究竟是誰,他畢竟是葡萄牙公主的孩子,是若昂四世的外孫。
只要查理二世預設這個孩子是自己的,未來這個孩子就是下一任國王,而對於歐洲王室來說,血脈這個東西說重要也重要,說不重要其實也不重要,各國王室中私生活混亂的情況比比皆是,誰家身上有著誰家的血脈根本說不清,只要不告訴外人,關起門來心知肚明根本不算什麼大事,而且這個孩子身上有著大明勳貴的血脈對於查理二世來說也不是壞事,再加上只要自己裝糊塗,卡塔裡娜公主和若昂四世父女守口如瓶,外人怎麼會知曉內幕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