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風報信,兩三人足矣。”
…………
李明和李道宗二人快馬加鞭離開大理寺——
來俊臣說他在天牢裡就像在家裡一樣,所以特許他留在那兒,與同好切磋技藝。
李明坐在後頭,緊緊抱住李道宗,突然想到了一個幼稚的問題:
“對了,結社率是看門將軍,他不讓我們進大門怎麼辦?”
禮部尚書為他耐心解答:
“監門衛分左右兩府。左監門衛管入,右監門衛,也就是阿史那領軍的那一府,管的是出。”
前提是左監門衛沒有和他沆瀣一氣……李道宗在心裡默唸,調轉馬頭向東。
“哎哎走錯了,九成宮在西邊!”李明急得大喊。
“九成宮距離京城至少三百里,一匹馬馱兩個人狂奔容易力竭,在下找人再借幾匹!“而且還需要一些兵器,以防萬一!”
李道宗一個拐彎,來到了一棟大宅子前。
門牌匾額寫著大大的“韋宅”,是李道宗的女婿、也是李明正在被挖牆腳的小弟,韋待價的家。
門衛看見親家老爺騎著馬狂奔而來,殷勤地上來打招呼:“郡王殿下……”
“快開門,有急事!”
李道宗扯起洪鐘似的嗓門,大老遠就在那兒喊。
“是是是!”這陣仗把門衛嚇壞了,趕緊開啟府門。
一秒也不耽擱,李道宗縱馬躍過門檻,直入宅邸深處,熟門熟路地向馬廄奔去。
院子裡一片大亂,韋挺不在家,韋待價手捧書卷急匆匆出來。
看見老丈人一臉急切,納悶地問:“丈人,您這是……”
一個小腦袋從李道宗身後探出來,正是李明。
“阿韋!借馬,借兵器!”
“好咧!”
一看是十四黨黨魁,韋待價立馬把書一扔,也不多問,親自牽來幾匹上等好馬。
又讓下人給老丈人備上一張楊木弓和一柄長劍。
“不要劍,要鐵骨朵!”李道宗大喝。
鐵骨朵是專用於破甲的鈍器,你們這是要打誰?!……韋待價心中一凜。
但還是按老丈人吩咐,準備了一柄木柄錘,錘頭是花苞大小的六稜鐵頭。
這便是鐵骨朵,也是實戰中常用的錘類兵器——
像演義中那種動輒幾十斤的西瓜大錘,在實踐中並不存在。
畢竟不是人人都是華夏超人。
“我也要兵器,我也要防身!”李明也嚷嚷起來。
李道宗秒拒:“您就算了,小孩拿兵器能頂什麼用?”
李明反唇相譏:
“面對精銳披甲禁軍,一個成年人又能頂什麼用?”
李道宗被懟得啞口無言。
寧們到底要幹什麼,難道終於走到要造反的地步了嗎……韋待價聽得瑟瑟發抖,為李明殿下拿來了一把袖珍小劍,親自幫他背在背上。
還別說,還挺威武。
“殿下,這是您的劍。”韋待價擦擦冷汗:
“千里良駒,精鋼骨朵,我也都為二位準備好了。
“現在……能告訴我到底發生什麼了事嗎?”
李明回答下次一定:“事情緊急,回頭再和你解釋!”
李道宗十分配合,直接拍馬啟程,扔下韋待價在風中凌亂。
…………
作為曾遠征西域的禮部尚書,李道宗此時學著突厥人的先進經驗,用一條套馬杆,同時指揮著幾匹戰馬。
馬群一齊向西疾馳,整齊劃一。
“嘶……咦?”
出了城,行到半路,李道宗突然覺得有點古怪。
知道韋家是愛馬士,但這馬也太聽話了吧?
怎麼感覺好像有人在幫著一起趕馬似的……
他心裡嘀咕著,回頭一看。
好傢伙,韋待價那小子正騎著馬跟在後面,有樣學樣地學習老丈人,揮舞著長杆,協助指揮馬群。
因為馬蹄聲凌亂,他居然沒發現這毛腳女婿跟了一路!“你幹什麼?滾回去!此行危險!”李道宗大喊。
但韋待價根本不聽,還在那裡振振有詞:“臣乃曹王典籤,有記錄殿下言行、向殿下傳達聖訓的職責。
“管他是赴湯還是蹈火,王在哪裡,我就在哪裡!”
李道宗一怔,看看李明。
他現在也漸漸養成了凡事徵詢李明殿下的習慣。
李明立刻拿定主意:
“韋待價統領過右監門衛,熟悉那裡的人員和輪班情況,可以作為助力。
“而且三個沒有盔甲的人,不至於引起對方警覺。”
李道宗一聽有理,便對韋待價大聲喊:
“我們去往九成宮,勤王護駕!”
“什麼?!”
有禁軍在,護駕輪得到你們?
韋待價無語地看著這搞笑二人組,忽然有種自己應該乖乖聽勸、回家讀書的衝動。
“你知道擔任宮禁的右監門衛之中,有多少突厥人嗎?”李明問。
“突厥人?”韋待價好像猜到了點什麼:“右監門衛共收有歸附突厥人一百零八人,我當值時有約二十人在宮中輪值。
“但阿史那結社率接手後,不知輪入宮中的突厥人數是否有所增加。
“此外,左監門衛有突厥人四十。其他禁軍中,左右衛有突厥人合計……”
他將自己所知道的情況一一說明。
李明仔細地聽著,表情一點點嚴峻起來。
歸攏一數,宮裡的突厥禁軍足有大幾百人!這些可都是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甲士,不是什麼炮灰。
放到正面戰場上,這幾百人足以衝散幾萬人的遊牧部隊。
何況在九成宮中。
“那些人對朝廷不滿嗎?他們都有反意嗎?”李道宗問。
“那倒不至於。契苾何力二位知道吧?有部分突厥人就像他那樣,比漢人更漢人。
“當然更多的則是日子人,只要軍餉不少,在哪裡混日子不是混。
“但是……”
韋待價細細回憶著:
“也有相當一部分突厥人,對中原生活很是不習慣,渴望回到草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