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陛下……這可是白送的國土欸!您的老表叔、老前輩隋煬帝楊廣,為了打三韓,把國家都給打沒了欸!您怎麼說不要就不要了?“陛下嫌我韓人反覆,心有顧慮,因此不願收我。”
扶余比流直言道。
“哦……”義慈王又坐了回去。
雖然我三家姓奴,雖然我曾同時向大唐、高句麗和倭國進貢。
但我知道我還條好狗……
算了,這話說出去連自己都不信。
“那該怎麼辦?”
義慈王緊接著問。
本來嘛,他本人對“獻國”這事兒並不是那麼熱忱,畢竟寧為雞首不為牛後嘛,是被自家宰相推著走到這一步的。
但是事到如今,事情的性質就變了。
賣國都沒人要,這可不得被後人笑話死?必須賣,必須賣成功!“大明天朝接下去不是要徵倭嘛,正苦於後勤困難。”
扶余比流把唐儉傳達的話原原本本地轉告了。
“該如何證明我等的一腔赤誠,就在此舉!”
…………
次日,大明“婉拒”的悲報就在新羅、百濟兩國流傳開來。
韓人聞之,抱頭痛哭。
大明啊,我未曾謀面的故鄉~為了獲得榮譽大明人的身份,韓人爆發了極大的工作熱情。
全面登記男丁人口,提前組織起龐大的民夫隊伍,並開展相關的業務訓練——
比如扛沙袋、趕車、以及簡單的速成漢語啥的。
以免上了戰線啥都不會,連明大人的命令都聽不懂,貽誤了戰機。
此外,趁現在冬季農閒,兩國還全員調動,在最靠近倭島的金城集中,疏浚航道、擴建港口。
提前為明軍打造後勤基地,迎接他們的大駕光臨。
總之一句話:
別讓明大人久等了!
…………
“嗯,不錯。
“韓人不愧是萬年藩屬國啊,當得一條好狗。”
李明對兩韓人民的積極主動非常滿意。
“現在前線基地有了,民夫也有了。
“你們看,兩難這不就自解了嗎?”
陛下座下二位護法,房玄齡和長孫無忌一時沉默了。
陛下的辦法確實很好,簡直驚為天人。
韓人來傍大戶,我所不欲也;徵倭後勤困難,亦我所不欲也。
兩份不快的事情迭加起來,居然變成了雙倍的快樂,還有比這更大的快樂嗎?這番政治操弄,誰看誰不迷糊。
就是有億點心黑了。
這麼欺負純樸又忠誠的舔狗,連兩條老狐狸都有點看不下去了。
過了半晌,長孫無忌小聲提議:“利用韓人皈依的熱情來反向剝削奴役,會不會太傷他們了?”
“傷他們個頭,他們自己還樂此不疲呢。”李明一語道破。
“只有努力爭取過的才會珍惜,太輕鬆就讓韓人當了大明公民,他們反倒容易起反心。
“只有讓他們付出沉重的代價,費勁千辛萬苦潤過來,他們才能好大明順民,不會造反——
“如果造了反,那之前他們為了潤過來而吃的苦,豈不就白吃了?”
陛下確實對人心有獨特的理解,使出的招數雖然腹黑,但確實有效。
“那……敢問陛下,待戰爭結束,真要納二韓入華夏嗎?”房玄齡問。
李明嘴角勾勒,呵呵一笑:“那就看他們表現了。
“畢竟我們華夏文明滋養韓人這麼久,他們地處大陸邊緣,也就只有大明能依靠了,否則他們早就凍餓死了。
“所以,他們相應地為我們支付些血稅,那也是應該的。甚至可以說是太便宜他們了。”
房玄齡和長孫無忌雖然不知道“pua”這個概念。
但李明這套話術,莫名讓這兩位高階社畜感到哪裡不對。
該不會陛下也在對我使用這套話術,讓我乖乖“交血稅”每天加班加到吐血吧?“總而言之,徵倭最大的後勤問題,基本解決了。
“大明還得有朕啊,要不是朕的主導,二位能這麼圓滿地解決這個問題嗎?二位還得站位更高,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因素。朕期待你們的發揮。”
李明順嘴又pua了他們倆一把。
兩位首相:“……
“陛下英明,這個國家不能沒有您啊。”
姑且陪少主玩一會兒。
短暫的工作休息結束,李明的表情立刻嚴峻起來。
“農曆十二月,東征倭島。
“要趕在春耕以前蕩平倭國,不可延宕。
“時間緊任務重,沒有問題吧?”
倭國的問題,必須予以雷霆一擊,迅速解決。
這才幾個月,就讓他們接連搞出了“刺駕”和“掘堤”兩個重量級操作。
這再留他們過年,那就是在拿竹葉青當竹竿子玩兒,對自己生命和國家未來的不尊重了。
房玄齡提醒:“大河改道工程也是定在十二月。”
這兩件都是不可延宕的大事,撞在一起了。
“我知道。”李明一字一句道:
“我不認為國內建設會影響對外征戰。
“還有意見嗎?”
兩人搖頭。
既然神皇陛下決定,倭人不可活過今年。
那就只有全力以赴,讓陛下的決定落實為現實。
…………
大明的戰爭機器全速開動,這次的衝量格外巨大。
和過去與突厥的相愛相殺、或者明唐一家人互毆不同。
此次徵倭,是深仇大恨的滅國戰。
中原幾乎家家戴孝,甚至於連累了南方的救災工作,始作俑者就是倭人。
不死不休之仇。
因此,這個國家迸發了前所未有的力量。
父親推著獨輪車為前線運糧,母親連夜為軍人縫製過冬被褥,子弟則踴躍報名參軍。
都是不求報酬的自願行為。
甚至連化外的韓人,在李明的指揮棒下也捲了起來,積極建設海港。
房遺則一核算,驚訝地發現,衙門的實際開支比預期的成本要低得多,賬目漂亮得像作假了一樣。
這是什麼高階的財技?
他畏懼了。
…………
就在大明開始積極備戰的時候。
鯨海的彼岸。
倭國都城,大和國大阪難波宮。
孝德天皇正在得意地仰天大笑。
“朕正在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