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打殘了的61師已經被友鄰部隊換防,撤下去整補了。
而在傍晚時分
大楚帝國軍隊一反常態的發動了夜間攻勢,這完全出乎美軍意料之外,反而產生了奇效。
第20師部隊透過堅決的進攻,於晚間八時許突破美軍四線陣地,並牢牢地堅守到天明,這使得美軍前線的潰敗已經不可避免。
在被阻擋6天之後,南方兵團主力突破了迪克索~費爾維尤一線,大踏步的向東北方向突擊,這不可避免的引發了美軍的大恐慌。
丟掉迪克索~費爾維尤一線,不僅僅是南方交通樞紐被徹底切斷,納斯維爾遭受楚國重兵包圍那麼簡單。
這意味著南方情況徹底失控,田納西州岌岌可危,很可能遭到東方軍隊的全面佔領。
由此殃及更南方的密西西比州,亞拉巴馬州,已經遭到了楚國軍隊的兩面合圍,其西部和北部全都在東方軍隊的掌控之下。
上述兩州的南方就是墨西哥灣,這意味著只有東部庇鄰美國南方的佐治亞州。
這種局面
很有可能導致這兩個南方州脫離聯邦主體,在楚國的扶持下分裂,從而在美國南部形成連鎖反應,一發而不可收拾。
美國人並不害怕一次兩次,甚至十次八次的戰役失敗,因為他們輸的起,擁有足夠廣闊的地域縱深與強敵周旋。
可美國人害怕分裂,害怕南方州的獨立,這是活生生的從美聯邦身上割肉啊,實在太可怕了。
馬尼拉,聖湖之畔的夏宮
聖皇太祖鄭國輝在收到前線傳來的捷報時,臉上不禁露出寬慰的笑容,心情格外的愉悅。
他出言嘉勉了幾句,對前來問安的皇帝和首相等重要閣臣說道;
“前線捷報頻傳,帝國士兵勇猛奮戰,揚威萬里異域之外,壯我國威,軍威。
聯心甚慰,請皇上和各位臣工著即擬旨嘉獎。
現在的美國幾個南方州,可以抓緊談一談了,由帝國扶持獨立起來。
這麼好的局面不利用一下,未免可惜了。
想必皇帝和諸位臣工也看到了,在一戰後的歐洲,新獨立出了一大批的歐洲小國,這似乎是實現長久和平的良策。
這些歐洲大國嘛,一個個野心勃勃,好勇鬥狠,不斷的在歐洲興風作浪,掀起一場又一場戰爭,荼毒社會和百姓啊。
北美的情況也類似,若是能夠在北美南方出現一批小國,數量五六個,七八個或者更多一些,將能有力的制衡美利堅的野心。
美利堅獨霸北美的局面,絕不符合帝國利益。
所以,內閣總理衙門要會合外交部門,對北美未來的格局進行深入研究。
利用當前有利的時局,主動參與到北美新格局演變中來,發揮積極作用,以此促成北美局勢的長久和平與安寧。
這是一項艱鉅任務,對帝國內閣總理衙門和外交部門提出了新的挑戰。
朕希望
在新格局逐漸演變成型後,帝國的文化部,宣傳部,教育部,工業部,港口航運與交通部以及其他各部署,都要形成完整的擴充影響力計劃,主動對這些北美小國進行滲透,持續發揮足以左右政局的影響力。
就比如教育部,可以迅速擬定教育交流計劃,比如在這些新成立的北美小國建立中文學校,接納該國政壇和高層人士的孩子,來到帝國學校深造教育。
推廣國文的任務,任重而道遠啊!
能夠暢通的進行語言溝通,這是很重要的前提。
帝國宣傳部也要主動出擊,透過資本的力量控制這些北美小國的媒體,通訊社,掌握足以左右話語權的股分,用資本的力量說話。
方式方法有很多,可以發動政府各部門官員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為這種新情況建言獻策,進行針對性的總體部署,
當北美新格局逐漸展現在面前,一定要牢牢的抓住歷史機遇,將其轉化為帝國的軟實力,對於北美各國強大的影響力。
從長遠來看
這群由帝國扶持的北美小國,將是帝國與美利堅在北美爭奪話語權的重要籌碼,也是擴充套件影響力的必由途徑。
從這個高度去認知,以軍事佔領,文化滲透,輿論宣傳等多渠道手段,扶持親近帝國的政壇人士,是贏得這場地區影響力之爭的有力手段。
爾等須知,軍事佔領並不是唯一途徑。”
這番高瞻遠矚的聖諭,讓皇帝和一干眾臣們聽的心悅誠服,唯有拜服而已。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啊。
對大楚帝國而言,聖皇太祖就是定海神針,總是能對帝國未來的發展方向做出英明決斷,指揮著帝國巨輪駛向勝利的彼岸。
帝國政府的行動力也不是蓋的,外交部門原本就與南方州的分裂勢力有著深入的接觸,還有數量相當多的深入潛伏人員。
得到聖諭明示後,立馬就行動了起來。
1933年4月13日
大楚帝國南方軍團北進納什維爾,對這座南方樞紐城市團團包圍,徹底切斷了南方的鐵路交通樞紐中心,形成相對有利的軍事態勢。
如此一來,處於風暴中心的芝加哥只剩下東路三條鐵路幹線,用來維持大量物資和兵員運輸,運輸能力一下子被削減了七成多。
這三條鐵路幹線,還經常面臨著楚國轟炸中斷,使得芝加哥美軍逾發加劇了對公路運輸的依賴,陷入相當困難的境地。
數百萬人的大兵團作戰,僅僅依靠十多條公路幹線,遠遠不能滿足後勤補給所需,呈現出巨大的運輸瓶頸。
即便竭盡全力的向前方輸送,也不及所需的供應量三分之一,對保障美軍的前線作戰產生了極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