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到十二月,天氣越來越冷。
這邊不像北方的氣溫那麼低,但溼度比北方大得多,溼冷的感覺並不好受。
方唯對於氣溫的變化不敏感,他依然按照習慣開啟了巡視之旅。
第一站去了省城,順便和老龐等人聚了聚,然後巡視了瑤嶺農業、物業公司、傢俱公司等企業,既肯定了大家的成績,同時也毫不客氣的指出了各單位存在的問題。
有問題不怕,積極整改就是了,方唯一般情況下不會採用各種處罰的手段。
總的來說,省城的這些企業管理的都很規範,即便是有一些小錯誤,也都在可以接受的範圍內。
他打算沿著省城、衡州、陽山、陳州、羊城、香山這條線路巡視,最後回到縣裡,再去縣裡的各單位巡視一圈,今年的巡視工作就告一段落。
方唯一直都很贊同“沒有調查研究就沒有發言權”,每一次的巡視也會讓自己受益良多。
等他完成了今年的最後一次巡視,時間也到了年底最後幾天。
縣裡召開了先進企業表彰會,鑑於蔡桐、胡林偉和林炳坤都不在本地,方唯便和趙金生一起去參加了會議。
會議結束之後,有工作人員找到方唯,說王書記請他到辦公室去一趟。
“老趙,你先去吃飯,吃過飯我要是還沒忙完,你就自己先回去。”
趙金生獨自去了機關食堂吃飯,方唯則跟去找王林。
“王書記,有什麼指示?”
“我能有什麼指示?走,中午一起吃個飯。”
王林並不介意別人知道他和方唯走得近,話說回來,縣裡又有幾個人不願意和對方搞好關係呢?
於是兩人就去了一家新開的餐館,王林去吃過兩回,感覺飯菜的味道還不錯。
他倆在包間坐下,各種菜品很快就端了上來。
“王書記,我們的榨油廠又投產了一條生產線,來年可以敞開收購油菜。”
方唯和王林都沒喝酒,以吃飯聊天為主。
他說起了食品公司下屬榨油廠擴產的事情,實際上也是對王林上一次找自己的回應。
瑤嶺農業不可能把全縣的耕地都收入囊中,但農副產品加工倒是可以大做文章。大米不適合外購原材料,但油料卻可以,無非就是生產成本的問題。
公司自產的油菜產量高、品質好、出油率高,收購的油菜差一些,所以價格也會低一些。
相比把手裡的油菜賣給二道販子,榨油廠給出的價格就很良心。
其實這也是帶動農戶增收的重要舉措。
“這可是大好事,你們願意敞開收購油菜,對廣大農民都有好處。”
王林不禁露出了笑容,他本來還想動員方唯在縣裡多投入一些資金,沒想到人家的菜籽油產能都已經擴充完畢。
他才來不久,有很多情況都不清楚。
不過等以後會慢慢好起來的,他推薦和提拔的兩人(趙勇和劉奮鬥)都很得力,隨著時間的推移他應該可以掌控住局面。
“對了,方支書,縣裡的煤礦早些年就停產了。我打算搞一個試點,讓煤礦走破產程式,你有沒有興趣接下來?”
縣裡以前有一個煤礦,當年方唯和人家物資互換,解決了煤炭供應的問題。
當時,煤礦可是個好單位,結果在市場經濟大潮的衝擊下,硬是要破產了。
之前也搞過承包,但沒多久就搞得一地雞毛,縣裡只好收回了煤礦。現在已經停工停產,早就不給職工發工資。
“王書記,那原來的職工怎麼辦?”
方唯最擔心的是企業的歷史包袱,其次是原有職工的安置。
這兩個問題不解決,那就根本不用談。
“企業都破產了,理事包袱自然由縣裡接過來,估計退休人員這一塊走社保,原有職工進行工齡買斷。”
前兩年國家已經開始試行養老保險制度,但各地的情況不一樣,所以進度也不一樣。
王林的心裡已經有了打算,要想讓煤礦復活,就得把包袱卸掉,要不然肯定沒有人願意接手。
至於承包就算了,那都是坑,承包人賺一筆錢就走人,留下的爛攤子還得要縣裡來收拾,得不償失。
“這還好,不需要安置原有職工,就可以聘用上崗,省得不好管理。”
方唯點點頭,覺得縣裡的方案還是很有誠意的。
不過,瑤嶺集團是否接手煤礦,這事兒還需要從長計議,他一時半會兒也難以下定決心。
王林見事情還有戲,就沒有催促方唯,而是轉移了話題。
兩人邊吃邊聊,等時間差不多了,就各自離去。
方唯駕車回到了社裡,走進辦公室坐下就給蔡桐和胡林偉打了電話。
現在的煤礦不怎麼賺錢,但他很清楚,再過幾年各種資源的價格水漲船高,煤礦就成為了槍手的稀缺資源。
後世有一批暴富的人被稱作“煤老闆”。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