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我在瑤嶺山下當農民

第538章 倉儲式超市,開發方案

方唯來到了董事長辦公室,稍後召集大家開了個會。

蔡桐等人分別彙報了工作情況,隨後說起了關於兼併縣運輸公司的事情。經過反覆的討論,大家終於達成了共識,認為兼併縣運輸公司利大於弊。

“只要剔除了企業的歷史包袱,我們可以設法安置一些原職工。實際上經過透過統計,縣運輸公司已經有23%的職工在我們的企業就職。”

胡林偉認為縣裡低估了縣運輸公司的土地價值,如果能拿到手,完全可以做一些專案,從而實現利益的迴歸和增值。

他們從瑤嶺合作社物資供應站的火爆中看到了商機,認為在縣裡建設一家大型超市,基本上就能從一定程度上壟斷縣裡的百貨零售業。

只是具體的方案還沒有出來,現在僅僅是一個設想。

“就是家屬區的拆遷比較麻煩一下,不過咱們把運輸公司兼併之後,職工住房的所有權就歸咱們了。只要咱們提出房屋置換的方案,應該不會遇到什麼阻力。”

蔡桐補充了一句,覺得這既是一次商機,也是改變縣城面貌的契機。

可謂是一舉兩得。

“我沒什麼意見,就按照你們的想法去做。不過,房屋置換的時候不要虧待人家,千萬不要在這種事情上讓別人戳脊梁骨。”

方唯同意了他們形成的決議,但也有一個要求,不能在拆遷中侵害職工們的利益。

這年月的事情他很清楚,要是不加以限制,縣運輸公司原職工的權益根本無法保證。就算蔡桐和胡林偉等人沒這個想法,到了具體執行的時候也會走樣。

因此,他把這一條當成了硬性指標,要求公司必須監督到位。

而且他和其他的巡視員也會盯著此事的。

“我們會嚴格遵照執行的,絕不會出現問題。”

蔡桐等人立下了軍令狀,方唯點點頭,讓胡林偉跟自己一起去新林縣,儘快把兼併的事情談妥。

三天後。

方唯回到了家裡,胡林偉代表集團公司正式和縣裡展開了談判。

談判的結果很不錯,縣裡就是想借助瑤嶺事業的資金,盤活這部分土地資產,同時為舊城改造打個樣板。

隨後瑤嶺集團以較低的價格拿下了縣運輸公司,將這一大片的優質土地資源收入囊中。

原縣運輸公司的職工不僅不反對,反而對瑤嶺集團報以極大的希望。企業事實上早就破產了,他們好幾年都沒發過一分錢的工資,再壞也壞不到哪去。

實際上瑤嶺集團在縣裡的口碑很好,原來這部分職工早就在人家的下屬單位就業了。

胡林偉安排了一個工作組和運輸公司原職工對接,畢竟要進行拆遷,有些工作必須要做到前頭。

總之,拆遷的方案就是房屋置換,沒有任何的現金補償。

談拆遷還是比較容易的,畢竟之後還牽扯到職工安置的問題。公司的承諾是儘量安置而不是必須安置,所以大家都不想掉隊。

按照方唯指示,能安置的職工務必全部安置。

駕駛員可以進集團公司下屬的運輸公司,其他人員也有很多的安置方向。比如像將在年底交工的瑤嶺大酒店,未來的大型超市、物業公司等等。

畢竟都是城裡人,不會讓他們去種地。

方唯全程都沒有參與這件事,而是在為這塊土地的使用傷腦筋。

蔡桐和胡林偉等人提交了幾套方案,他都覺得不滿意。最終還是省建築設計院的一份方案,讓他有了靈感。

“我們可以將整體開發分為三期,第一期主要是置換房和商業用房,緊靠主幹道的門面房,以及三層的超市用房。

第二期和第三期可以開發一個封閉式花園小區,第二期建設要等到第一期工程完工之後再開始,以此類推。”

方唯想好了方案,然後給蔡桐和胡林偉等人打了電話。

蔡桐等人覺得這個方案很不錯,然後就委託省建築設計院進行設計,接下來的招投標工作方唯就沒有參與了。

林炳坤等人來到了生產一線,幾天後,夏收夏種工作便正式開啟。

田炳義那邊也有了成果,第一批蔬菜裝車發往了香江,儘管對方的檢測很嚴格甚至可以說是有點挑剔,但依然沒有發現任何問題。

當然好處也是有的,那就是價格要高不少,帶來的經濟效益很可觀。

這些蔬菜都是使用了自己培育的種子,品種優秀,無論是品質還是口感味道,都是一流的。

從第一批蔬菜順利過關之後,公司就有源源不斷的蔬菜發往了香江,逐漸改變了當地人對於內地蔬菜看法。

說實話,瑤嶺農業的有機蔬菜品質,要遠遠高於進口蔬菜的品質,而且價格還要低一些。

很快,田炳義這邊的蔬菜就開啟了香江市場,供不應求。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