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公司從八十年代就開始走下坡路,到了現在早已實際上破產,幾年都沒發過工資。
有很多司機都跑去瑤嶺集團的運輸公司做事,幹活拿錢,總不能呆在家裡餓死吧?
王林在盤活了煤礦之後,迫切想把運輸公司這個包袱甩出去,他首先想到的就是方唯。不過,這家公司想救活是不可能的,他只能以公司殘存的價值吸引人。
縣運輸公司地理位置優越,佔地很大,加上連片的家屬院,的確擁有優良的土地資源。
但方唯考慮的要更深一些,現階段國內的房地產市場還不成熟,在一個小縣城裡搞住宅專案,房子能賣得出去嗎?
所以這件事需要從長計議。
第二天。
他給蔡桐、胡林偉等人打了電話,說了兼併縣運輸公司的事情。
“縣運輸公司沒什麼價值,唯一有價值的就是對方佔有的那片土地。縣運輸公司地處進出縣城的交通要道,地理位置優越,公司可以廣泛的討論一下。”
方唯沒有發表意見,把這件事的決定權交給了集團公司的高層。
隨著瑤嶺集團的攤子越鋪越大,團隊的重要性也日益凸顯,不可能什麼事情都由他來拍板。
上午他一直呆在辦公室,臨近中午的時候,田炳義跑來找他。
“公司已經和香江那邊達成了蔬菜供應協議,我和金陵圩鄉談了一下,他們願意讓咱們承包2萬畝的旱田。”
供應香江蔬菜的事情,還是江石月從中聯絡的。
經過這麼長的時間籌備,萬事俱備,就等著符合標準的蔬菜上市了。
田炳義今兒代表公司去和金陵圩鄉談妥了土地承包的事情,第一期先承包兩萬畝的菜地,如果效果好再擴大種植規模。
本來這些事不用方唯操心,不過田炳義想投資興建幾座現代化的蔬菜大棚,但林總那邊很猶豫。
“姐夫,這事兒你還是要聽林總的。雖說有了蔬菜大棚可以一年四季供貨,但也要考慮投入產出比,我估計林總就是猶豫成本的問題。”
方唯沒有直接答應田炳義,他認為投資興建大棚有利有弊。
其中的利弊就讓林炳坤等人去權衡,他不想越俎代庖,從而壞了規矩。
“好吧,那我再寫一份報告遞交上去,當務之急是保證儘快出貨。”
田炳義見方唯這麼說,也就不再勉強。
他隨後連飯都沒吃就返回了金陵圩鄉,接下來就要種植各類蔬菜,也要在當地招聘一大批農工。
過了兩天。
林炳坤主動給胡林偉、蔡桐以及方唯打了電話,商量是否要在金陵圩鄉投資興建蔬菜大棚的事情。
最終大家統一了意見,那就是暫時不宜盲目投資,等過一段時間再說。
公司第一次向香江那邊供應蔬菜,很多情況都不清楚,還是等掌握了相關的情況之後再考慮比較好。
田炳義也沒有再堅持,很快就建立起了供應香江的蔬菜種植基地。
他現在主要負責蔬菜育種以及蔬菜種植基地的工作,現在的工作量無疑增大了很多。
林炳坤從農業公司派了多名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來輔助他,要不然他肯定得累趴下。
這天上午。
方唯去了新建的物資供應站,所謂物資供應站其實就是一座大型的倉儲式超市,供應的物資包含了吃穿住行各個方面。
社員們基本上不用走出瑤嶺鄉,就能滿足日常的生活所需。
“支書,咱們的物資供應站執行之後,效果非常好。”
供應站的負責人陪同方唯在現場轉了轉,這裡的人氣很旺,據說還有不少從其他鄉鎮來的人到這邊進行採購。
當然,消費的主力還是社裡的社員們。
“養殖場那邊的雞鴨魚肉供應沒問題吧?”
“暫時沒問題,畢竟養殖場每一年也有大量的外銷,最多以後向我們傾斜就是了。”
方唯走在這座大型建築裡面,彷彿回到了上一輩子的超市,而且供應站的面積可比他印象中的超市大多了。
所有商品都是從全國各地採購的優質商品,物流運輸大部分由運輸公司保障。
鄧元恩等人已經將觸角伸到了各大城市,這也和【瑤嶺大米】、【瑤嶺辣椒醬】等產品的輻射範圍相當。
運輸公司已經有了物流公司的雛形,目前在全國範圍內已經開通了幾十條固定的運輸線路。
目前是物資供應站派出了採購人員到處跑,很辛苦。等採購網路形成之後,就不用這麼麻煩了,很多時候一個電話就能解決問題。